上海證券報 2019-09-22 20:44:21
人類感知系統、觸覺手術機器人、可穿戴醫療設備、3D醫療打印……傳統健康產業正走出一股新潮的科技范。
今天,國際健康產業大會在煙臺舉行,數十場分論壇,展現了健康產業不同的切面,用“科技+創新”的模式,把曾經的空中樓閣變得信而有證。
本次論壇提到最多的就是觸覺人機交互,通俗地講就是將機器人在人體內的感觸轉換成觸覺信號,讓醫生獲得直接感觸,從而能夠快速找到病灶,提高手術精度。
在手術中,機器人進入患者體內直接接觸病灶,醫生通過連接設備,會獲得一個“力”反饋,讓醫生能夠直觀感受到與病灶之間的觸碰質感、溫度,更直觀地了解患者病情。
想象一下,當醫生通過手術機器人切取身體組織時,可以感受到自己施加的力氣,感受到組織的軟硬程度,從而對組織的病變情況作出判斷。這種人機交互科技還可以將觸覺信號傳遞給主刀醫生以及3D圖像處理,這樣一來,醫生就可以看到手術刀實時的位置。
還有一種可穿戴裝備,被稱作“外骨骼機器人”,患者只要穿上這套設備,就可以變身為 “鋼鐵俠”,它如今已經成為醫療康復領域的一款“神器”,甚至能夠幫助癱瘓患者獨立行走,有很多患者在熟練應用后,上樓梯一下子就能邁上兩個臺階。
而隨著材料的升級,這套外骨骼機器人如今已經越來越輕,體積越來越小,也越來越靈敏。現場專家預測,不遠的未來,患者穿上這套設備后,活動將基本與常人無異。
常看NBA的觀眾肯定見過這一幕,球隊贏球后,當家球星把戰靴脫下來拋給現場球迷,但一定會先把鞋墊抽出來,這是為啥呢?
主要就是因為球星的鞋墊都是專門根據其腳型、受力習慣私人訂制的,這種待遇想想也覺得很貴。
然而,本屆大會展出的3D打印定制鞋墊,能讓像小編一樣的普通人感受一下NBA巨星的待遇,并且某參會公司已經將其產業化。
據介紹,3D打印功能性定制鞋墊,是通過足底三維形態掃描,集合靜態、動態的步態分析檢測,并由專業矯形師依照生物力學設計后,而獲得的一種方案,采用3D打印工藝加工而成,是患者專屬的足部產品。
據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款鞋墊對內外翻足、扁平足、糖尿病足底潰瘍、長短腿、足底筋膜炎等疾病都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另外,3D打印在健康產業的應用還覆蓋到假肢、康復矯形器等輔助醫療領域。
在數字醫療領域,3D打印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場嘉賓展示了一系列非標準化假體的應用案例。在治療骨盆腫瘤患者的過程中,醫生往往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精準切除腫瘤,二是切除腫瘤后,大面積的骨缺損問題導致的后遺癥。
而3D打印的出現,解決了這兩大難題,一方面,通過3D打印腫瘤截除導板,并通過計算機導航系統,確保手術中精確定位,對腫瘤進行精準切除,隨后通過3D打印,為患者個性化定制缺損骨,把破碎的骨盆補綴起來。這樣,不僅有效減少植骨量,還可以根據骨缺損形狀進行設計,吻合度更高,并且術后排異反應小。“數字骨科”這一概念的出現,使高難度的骨科手術操作也將變得簡單,患者術后恢復也更快。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