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2 15:00:19
每經編輯|李凈翰 杜波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沒有成為文盲,并且能夠每天流程地閱讀、書寫幾十萬漢字,最需要感謝的恐怕就這本《現代漢語詞典》(另一本是《新華字典》)了。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
背著這本兩斤多重,1800頁左右的書上下學的日子早已過去,但最近關于《現代漢語詞典》的一則消息還是讓每經小編大吃一驚:
近日,中國第一部規范性的語文詞典——《現代漢語詞典》推出App版本,厚重的“大部頭”工具書變成了手機上的一個小應用。
一方面,變成電子版后,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現代漢語詞典》翻壞要換新的了。
但另一方面,該APP每天只能免費查找兩個詞語,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費98元(同款紙質書在京東的價格為93元)。

圖片來源:《現代漢語詞典》APP
對這個事情,網友的態度截然不同。
贊成收費的:

覺得收費貴了的:

不贊成收費的: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推出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APP正式發布。公開資料顯示,《現代漢語詞典》是按照國務院指示編寫的新中國第一部規范型語文詞典,是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規范、漢字規范和詞匯規范的主要參考工具書,自出版以來,歷經6次修訂,重印600多次,發行7000余萬冊,因此該APP推出后便受到各方的關注。
據商務印書館方面介紹,該APP在呈現《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內容的基礎上,不僅呈現拼音、部首等紙書檢索方式,還新增手寫輸入查詢、語音輸入查詢、攝像頭組詞查詢等數字化檢索方式,并實現了全文任意字詞“即點即查”,并依據《新華同義詞詞典》、《新華寫字字典》、《通用規范漢字字典》等辭書內容開發了同義詞反義詞(10000多組)、同義詞辨析(3000多組)、漢字動態標準筆順(3500字)、字級等增值服務。
具體來看:
目前這款APP是能夠免費下載的,在App Store的評分為4.6分(滿分為5分)。
據“差評”此前下載后的實際體驗,如果遇到了生僻字,只需要用拍照圖片識別的方法就能直接識別查找,詳情頁里還有關于這個字的組詞,造句,以及詞語的詳細解釋,可以說跟紙質版的詞典沒有什么區別,使用起來還更方便。

圖片來源:差評
“聽說”功能則可以幫你糾正發音,制作組還請到了央視的新聞聯播主播來錄制官方發音。用戶們可以跟讀發起發音挑戰,APP會根據你的讀音打分。

圖片來源:差評
據浙江24小時客戶端,除了簡單的檢索,《現代漢語詞典》APP還開發了很多智能功能。點擊右上角的機器人形狀的按鍵,就可以進入“智能區”。智能化知識服務包括詞語辨析、近義反義詞、格式詞語、詞語/成語接龍、組詞、部首、筆順七個板塊。 詞語辨析提供意思相近詞語之間的具體分析。比如,公平、公道、公正。這三個詞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在這里輸入了這三個詞,隨即就得到了三者之間同與不同的詳細闡述。

圖片來源:浙江24小時客戶端
接龍板塊可以自動區分用戶輸入的是成語還是一般詞語,相應進行成語接龍和詞語接龍。在這里不停地輸入詞語,就可以和APP玩上接龍游戲了。APP還設置了語文生活中富有挑戰性的易錯詞語學習游戲,寓學習于娛樂。

成語接龍功能,圖片來源:浙江24小時客戶端
《現代漢語詞典》APP也開辟了特色分類詞匯功能,形成多種分類小詞典,用戶可進行詞匯專項學習。
需要指出的是,《現代漢語詞典》APP每天只能免費查找兩個詞語,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上面提到的主要功能,需要付費98元。
據中新網,對《現代漢語詞典》APP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網友也產生爭議。
有人認為不應該收費,理由是“文化知識應該傳承,而不是拿來獲取利益”,《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類型的APP收費不合適。
但也有許多人支持收費。在對《現代漢語詞典》APP的評論中,有一名網友的回答獲得較多認同:“研發APP也有成本,這錢花得一點不冤枉。尊重知識產權,支持正版”。
《現代漢語詞典》并不是首個嘗試制作App的詞典,不僅牛津出版社的《牛津英語詞典》早在2000年便推出網絡版,國內的《新華字典》也已在2017年推出App產品。
然而,眾多詞典App也免不了爭議,有不少用戶表示,APP的頁面設計和價格讓人卻步。據北京商報不完全統計,現階段《新華字典》APP的費用是40元;《現代漢語大辭典》APP 需60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APP需118元……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以同樣為商務印書館出品的《新華字典》為例,同期京東商城上紙質版的《新華字典》價格僅為19.9元,而《新華字典》APP的費用為40元(注:也是每天查2個字免費,使用更多功能收費),這是為什么呢?
據北京青年報當時的報道,商務印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40元不止買發音,更是買服務,“我們更希望把它定義成一個學習工具,而不僅僅是一本字典。” 同時他表示,《新華字典》APP是一個開放的也會不斷迭代的學習軟件。“我們也將持續聽取用戶的反饋,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功能。”
APP出品方商務印書館和設計制作方上海商笛數字出版科技有限公司客服表示,收費和定價的參考依據是版權和軟件開發的成本,“我們一直做付費軟件,基本上正版的工具書做出的軟件都是收費的。在定價上,也要把開發軟件的投入成本、設計等因素考慮進去。”
這樣看來,商務印書館此次推出的《現代漢語詞典》APP定價策略,恐怕也是同樣的邏輯。
商務印書館接連推出《新華字典》APP和《現代漢語詞典》APP的舉動,也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
一方面,市場需求是存在的。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8330.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而移動出版等領域更是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的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電子產品的出現,不少盜版商也瞄準了工具書推出各種盜版軟件,這也倒逼推動工具書向線上布局。上海譯文出版社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在智能手機時代之前,《新法漢詞典》年銷量為1.3萬冊。但當智能手機逐漸普及之后,不少開發者用抓取、盜版等方式拼湊的‘詞典應用’占據市場,這也致使《新法漢詞典》年銷量下降到3000冊”。
此外,數字化轉型也是商務印書館背后的A股上市公司中國出版的重要戰略。公司就在其2018年年報中表示,作為國內大型出版集團,本公司一直在積極謀求數字化轉型,但是如果本公司不能持續吸收和應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大力發展以內容生產數字化、傳播渠道數字化為主要特征的新媒體,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會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數字出版媒體的沖擊。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中國出版2019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商務印書館貢獻營業收入3.94億,歸母凈利潤1.07億元,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在中國出版旗下各個子公司中表現搶眼。

圖片來源:東興證券研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商報、差評、浙江24小時客戶端、北京青年報、每經APP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