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百億市值面臨清零!為救公司,董事長打算賣掉自己深圳房產,結果……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0 07:20:11

 每經編輯|李凈翰 杜恒峰 王嘉琦    

Upload_156893502492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老牌的電子器件制造企業,*ST大控(全稱為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于上世紀80年代從日本東芝引進黑白顯像管和電子槍生產線。這家老牌東北企業生產的電子槍和精密軸曾被譽為亞洲“第一槍”和“第一軸”。

但在今天(9月19日),*ST大控在A股23年的歷史可能要畫上句號了。由于連續第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公司將于9月20日起停牌。隨后,上交所將作出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從2015年高點算起,四年來,主業不振、業績走差的*ST大控市值從130億元一路下挫,到如今市值只有9.3億元。

*ST大控近年股價走勢(數據來源:Wind)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1日,公司董事長林大光準備賣掉位于深圳前海的多套房產及采用抵押貸款方式籌集資金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額5000萬元至2億元。但從現在來看,買房就算賣出去,也難改變公司退市的命運。

董事長賣房自救

9月11日晚,在*ST大控連續15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報0.83元之際,董事長林大光拋出一份增持計劃。

在此之前,林大光此前并未持有公司股份,卻在公司股價已連續15個交易日低于面值的時候才提出增持。

上述公告稱,林大光擁有位于深圳前海多套房產,將通過處置部分房產及抵押貸款方式籌資增持股票。

這封公告之后,公司股價還是沒有起色,9月12日,股價繼續下跌4.82%。9月17日,*ST大控再度跌停,報0.71元,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中,想要重回1元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ST大控近年問題不斷:

2015~2016年連續兩年虧損被證監會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

2017年涉嫌虛假陳述被投資者起訴;

2018年巨虧15.65億元并被會計事務所出具拒絕(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今年5月底還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規違法,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9月18日,*ST大控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長富瑞華未按時償還相關融資款項,東方證券向法院申請對長富瑞華持有公司4億股質押限售流通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總額的76.92%,占公司總股本的27.32%)進行司法評估。上述質押股份已完成司法評估,可能存在被債權人司法拍賣的風險。

“面值退市”股四大面具

目前,已經“面值退市”和將“面值退市”的股票有中弘退、雛鷹退、華信退、*ST印紀、*ST大控。

從基本面看,這些公司基本上都具有業績顯著下滑、債務違約、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以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等多種共性,而這基本上可以視為“面值退市”股的四大面具。

典型的如*ST印紀,近幾年的財務狀況很差。其中,繼2018年出現年度大幅虧損之后,2019年中報仍然顯示出虧損狀態,且從公司營收與公司凈利潤同比表現來看,分別出現了84.68%和523.90%的同比降幅。從*ST印紀2018年度財務報告來看,會計師事務所卻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屢次瀕臨退市邊緣的*ST華業在去年9月也因應收賬款逾期引發公司遭遇合同詐騙事件,涉案金額高達101.89億元,直接導致公司存量應收賬款面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風險。該公司去年全年歸母凈利潤虧損64.38億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又虧損了27.35億元。

在此前,當時股價已連續14個交易日不足1元后,8月8日晚,*ST華信發布了資產重組計劃以提振股價,但重組最終還是夭折,之后公司股價多個跌停,成為了一個“面值退市”股。

不過也有公司短暫“自救”成功的。

*ST華業8月22日時收盤價是0.97元,截至9月12日,*ST華業已連續16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隨后,在9月15日晚,*ST華業公告稱,為支持公司債務重組,增加公司可持續經營資產,公司實控人周文煥及西藏恒久同意將重慶思亞醫藥50%股權無償注入公司,另外50%股權由公司及金融債權人共同設立的有限合伙企業平臺接收。

9月16日,*ST華業收盤恰好為1元,在連續16個交易日低于1元后重回1元。短期看,*ST華業又贏得了20個交易日的喘息機會,但長期來看,該公司是否能真正轉危為安還很難說。

低價的陷阱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正是因為在眾多瀕臨“面值退市”股中,有的公司能“自救”成功,加之這些股票普遍價格都很低,市值很小,因此,市場上有很多投資者沉迷于此類股票的炒作,對低價股有著特別的偏愛。許多投資者忍不住沖了進去,而背后的思路就是基于炒重組、炒低的思路。

對此,資深市場投資人士郭施亮分析認為,“面值退市”的出現,將會從一定程度上改變投資者的交易策略以及盈利模式。按照以往投資者的選股思路,多熱衷于低價股投資。或許,站在投資者的角度思考,股票價格越低,上市公司的投資風險越低,未來可獲取的投資回報率越高。不過,隨著“面值退市”等交易規則的出現,低價股的投資邏輯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低價股投資稍有不慎,則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投資雷區,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的財富。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此前報道,富利達基金投資總監樊繼浩表示,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要改變以往的投資理念和方法。過去由于A股上市公司的稀缺性,退市的股票很少,即使上市公司出現經營等問題,股價大幅下跌,也會通過重組、借殼上市等起死回生,股價實現反轉大幅上漲,而現在隨著制度的完善,上市公司的增多,上市公司已經不再稀缺,稀缺的是業績優異的好公司,因此建議普通投資者關注以行業龍頭為代表的業績優異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普通投資者應該科學全面的評價上市公司,價格低并不代表公司估值低,也不代表未來漲幅會大,要根據公司整體的經營情況,綜合衡量公司的價值,遠離市場炒作。

“對投資者來說,要熟悉交易規則,遠離低價股尤其是垃圾低價股,但對于證券市場管理層面,同樣需要充分引導,增強投資者教育。對于觸及‘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當交易所決定上市公司終止上市后,投資者第一時間需要及時止損,不要抱有太多的幻想。此外,則需要完善集體訴訟、增強投資者索賠效率,簡化前置條件,提升投資者索賠速度,對中介機構,仍需要強化勤勉盡責,對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需要優先設立賠償基金。”郭施亮對記者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每經APP(記者:劉海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