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9 18:19:50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劉野
發布辭職公告一周后,原弘康人壽總經理張科的去向正式曝光。
9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輕松籌方面獲悉,張科已經正式入職輕松集團,任職輕松集團CEO。輕松集團也就是原來的輕松籌,19日當天,輕松籌也宣布正式成立輕松集團,開啟集團化運營。
張科想要離開弘康人壽的消息早已不是新聞了。今年4月份就有媒體報道張科要從弘康人壽辭職,但是這條消息最終被張科辟謠,并表示年內不會離職。
但是5個月后,張科還是沒能堅守最初的“承諾”。9月12日,弘康人壽發布公告稱,公司總經理張科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經公司研究決定,同意其辭職申請,免去張科總經理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張科生于1974年,大學本科學歷。2016年4月12日經原中國保監會核準為弘康人壽總經理,2017年5月12日起兼任弘康人壽首席風險官。2012年至219年任弘康人壽總精算師、副總經理、總經理。
在張科任職期間,作為中小保險公司的弘康人壽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互聯網戰略自其成立以來就是核心戰略,精算出身的張科也一直致力于健康險的產品創新,曾主導了“弘康小白重大疾病保險”、“弘康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險C款”等一系列產品設計和創新。
去年5月,張科曾在公開發言中表示,目前整個壽險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沒有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沒有真正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所以導致了很多人的保障是不夠的。因此,保險行業要加大產品的創新,真正去滿足客戶的需求。在這期間,中小保險公司發展空間巨大。
但是張科的堅守并未持續下去,張科離職信息一公布,業內對于其下一步的去向充滿猜測。如今一周后,張科終于加盟輕松集團,并任職CEO一職。“在做保險的時候我就在思考,能否將保險產品做的更好一點,讓客戶更滿意呢。”張科談到加盟輕松籌,表示在這個時機下,認識到了輕松籌和它的一些小伙伴,感覺跟輕松籌的理念十分相投,一沖動就來了輕松籌。
公開資料顯示,輕松籌即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首創的大病救助模式,將社交的強關系運用到大病籌款中,為求助者提供籌款渠道。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輕松籌體系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總數已經沖破5.5億,共幫助超過253萬個家庭,籌集善款總額超過255億。
9月19日,輕松籌創始人楊胤宣布,輕松籌正式升級為輕松集團,開啟集團運營。雖然定義為網絡互助,但是其卻“頻繁”在保險圈挖人。上半年,原安心保險總裁鐘誠離職后,正式加盟輕松籌,現任職輕松集團聯席CEO。“張科和鐘誠就是輕松籌的兩大門將,共同為輕松籌的發展努力。”輕松集團創始人楊胤表示,張科和鐘誠將一起負責輕松集團后期的發展事務。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袁園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張科和鐘誠雖然曾任職不同的財壽險機構,但是卻有著相似的理念,那就是致力于降低保險的成本,想要設計出性價比更高的保險產品。與此同時,二者均在互聯網性質的保險公司工作過。有著互聯網理念,鐘誠任職的安心保險是國內第三家專業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張科任職的弘康人壽也是有著互聯網基因。
“大家都在談論和對比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的時候,常常以商業模式,或者說風險識別模式、監管方式等方向來對比,而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角度,那就是客戶角度。”此前,鐘誠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互助和保險還有著共同之處,那就是尋求保障的人他們的需求和想法都是為了一份保障。而互助不單是為了自己的保障,還有幫人的心態。從我們做過的調研來看,參與互助的很多客戶懷著一種愛的意識,他覺得我能幫人,我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我,這一點上心態和保險公司不太一樣。但是從風險狀況上來說是一樣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