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8 23:08:40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 旭
9月18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上調窗口將再次開啟。
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18日下午發布信息: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19年9月1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均提高125元。
經測算,本次調價折合89#汽油每升上調0.09元、92#、95#汽油上調0.10元、0#柴油上調0.11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車計算,這次調價后,車主們加滿一箱油將多花5元左右,用油成本小幅增加。
襲擊事件擾動國際原油市場
就在此次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打開前不久,世界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剛剛發生石油設施遇襲事件。9月14日,沙特阿拉伯內政部發表聲明說,數架無人機當天凌晨襲擊了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的兩處石油設施并引發火災。
據預測,此次空襲事件后,導致沙特石油供應每日減少570萬桶,這一數字約占沙特石油日產量的50%和全球石油日供應量的5%。
襲擊事件發生后,國際能源署立刻發表聲明稱:“截至目前,國際市場石油儲備充裕,供應良好。”美國方面也宣布,將在必要時釋放該國戰略石油儲備中的石油,以保證市場的正常供應。
但此次“黑天鵝”事件的發生,還是不可避免地扭轉了各界對國際原油市場的預期,也迅速反映在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上:截至本周一(16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8.05美元,收于每桶62.90美元,漲幅為14.68%。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8.80美元,收于每桶69.02美元,漲幅為14.61%。兩市盤中的最高漲幅更是一度分別達到25.91%和19.5%。
隆眾資訊發布的報告分析稱,本輪計價周期內,沙特石油設施遇襲的消息持續發酵,加重供應風險憂慮,國際油價創1988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受此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所對應的原油綜合變化率正向運行。
中長期油價仍有走弱趨勢
此次成品油調價后,對私家車主和物流企業來說,用油成本將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
隆眾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徐雯雯表示,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車計算,這次調價后,車主們加滿一箱油將多花5元左右;按市區百公里耗油7L~8L的車型,平均每行駛1000公里費用增加7~8元左右。
在此次成品油價調整后,原油及成品油價格后市走勢又將如何?
對此,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向記者表示,以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下一輪成品油調價周期開局將呈現上行的趨勢。沙特石油設施遇襲讓國際原油市場動蕩加劇,看漲信心有所增強,地緣因素的利好蓋過了經濟和需求預期的疲弱,國際油價底部支撐得到加固。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漲的概率較大。
在此次襲擊事件后,中東局勢仍不明朗,因此仍可能對未來石油價格走勢產生重要影響。宣稱發動此次無人機空襲的也門胡塞武裝16日說,沙特阿拉伯境內遭襲的石油設施仍是該武裝的打擊目標,“它們隨時可能再次遭到打擊”。
不過,沙特能源大臣17日表示,沙特石油設施因遭無人機襲擊而減少的產能將在9月底完全恢復。而市場此前預計產能恢復期最長達數個月。受此影響,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56美元,收于每桶59.34美元,跌幅為5.66%。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47美元,收于每桶64.55美元,跌幅為6.48%。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國際原油供應缺口較小,襲擊事件給市場供應帶來的風險總體可控。在市場預計部分產能很快可以恢復的情況下,中長期石油價格仍取決于供需雙方的格局,因此原油價格仍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郝毅分析稱,從供給方看,美國作為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對油價影響不容小覷,其他產油國為了爭取市場份額,也不會輕易大幅減產。從需求方面看,世界經濟復蘇仍具不確定性,需求不足難以長久支撐高油價。因此石油價格長期下行壓力依舊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