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專訪丨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智慧交通催生新業態 但應堅守出行本質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9 20:18:23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數字交通”將成為2019年智慧交通的關鍵詞之一。他指出,外界對于共享經濟的期望要回歸到交通的本質,調整到理性的坐標。

 每經記者|張虹蕾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時代,各行各業都被注入科技與智能的基因,這場變革也滲透到了交通領域之中。

“新興技術在交通領域大有可為,目前智慧交通也開始進入應用大規模落地階段。”9月6日至8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戰略合作的第三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進行,會議期間,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交通部管理干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在張柱庭看來,隨著技術不斷迭代,智慧交通和共享經濟也催生出了新業態。近兩年,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新興應用頗受外界熱議。資本在狂熱追逐之后,也變得更加理性。他認為,外界對于共享經濟的期望也要回歸到交通的本質,調整到理性的坐標。

談智慧交通:從政策驅動到多元發展

隨著國家關于智慧交通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交通領域的智能化也加快了步伐。

以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統為例,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新建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統的市場規模為112億元左右,2017年達到186億元。2018年新建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統的市場規模在206億元左右。

今年7月,交通運輸部發布《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以“數據鏈”為主線,構建數字化的采集體系、網絡化的傳輸體系和智能化的應用體系,加快交通運輸信息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支撐。

隨著這一政策頒布,張柱庭認為,“數字交通”將成為2019年智慧交通的關鍵詞之一。

其實,“數字交通”僅是智慧交通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作為交通領域的一名“老兵”,張柱庭認為,縱觀技術的發展歷程,每當新技術爆發時,總會在交通領域引爆新一輪應用。而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變革,交通領域再次被注入新的活力,智慧交通也會釋放新動能。

張柱庭表示,從全球智慧交通的發展路徑來看,主要出現兩種方式,分別是被動發展和主動發展。而在國內,一直采取主動發展的路徑。眼下,新興技術已在交通的各個領域滲透。

張柱庭接受記者采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例如,在基礎設施領域,無人船舶、無人港口、智慧公路的啟動提升了行業的運營效率;在物流領域,智慧物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可能;在前沿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讓未來的交通充滿想象空間。

回顧智慧交通的發展歷程,張柱庭認為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起初,政策紅利驅動大量的新興技術進入交通領域,賦予智慧交通新動能;緊接著,一些智慧交通應用開始涌現,開始進行小規模的落地和嘗試;而在當下,中國智慧交通正向著智能建造、智能服務、智能安全保障和智能經營方向發展。上述三個階段相互交叉、共同促進智慧交通落地發展。

談共享出行:要把期望調整到理性坐標

事實上,智慧交通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業態。而在“互聯網+”的風口下,共享單車、智慧充電樁以及其他汽車出行領域的創新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不過,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一些新模式也面臨著現實的重重考驗。以共享單車為例,從裹挾著狂熱的資本浪潮橫空出世,到第二梯隊單車企業相繼倒閉。短短幾年時間,共享單車經歷了大起大落。

對于這一變化,張柱庭深有感觸,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的交通運輸是新業態發展非常活躍的一個行業,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共享經濟催生交通領域新業態,對滿足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功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新業態中,共享經濟和交通集合出現了很多活躍的案例。不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共享汽車,均讓大眾實現了按需出行的場景。

他進一步指出,但硬幣的另一面,作為新興領域,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安全性,包括運營安全、信息安全、資金安全等。張柱庭認為,這需要技術和政策雙向發力,共同促進應用場景良性循環。例如,在共享單車亂停放之后,出現了助力其秩序停放的電子圍欄技術。在網約車暴露出一些安全問題后,通過技術對行車過程進行監控記錄,提升乘客出行的安全性。

在這些問題顯現后,資本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外界將資本對于共享單車的態度描述為從“資本發燒”到“資本退出”。對此,張柱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其“不反對亦不認同。”

在張柱庭看來,資本已從此前的“火熱”步入理性。未來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仍有值得挖掘的空間,但關鍵的一點是,資本、運營企業、用戶均要把對于共享單車等應用的期望值調整到理性的坐標中。

“共享單車正經歷回歸出行本質的過程,需要運維精細化、標準化改革。”張柱庭分析稱,在過往的發展歷程中,存在把共享經濟作用放大的情況,但實質上,共享經濟賦能交通的本質還是出行,只要緊緊圍繞這一內核深入挖掘應用,不去過度賦予其他功能,共享經濟在交通領域就大有可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智慧交通 共享經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