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1 22:01:46
時隔一周,三盛教育連發兩則收購公告。去年,三盛教育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但非經常性損益功不可沒。今年上半年,公司長期應收款融資收益同比減少導致凈利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三盛教育連發收購公告似在情理之中。
每經記者|宗旭 每經編輯|梁梟
在準備以9660萬元拿下中育貝拉不低于40%的股權之后僅一個星期,三盛教育(300282,SZ)又準備以2.73億元分兩次購買新三板掛牌企業山東三品恒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教育,836132,OC)10%股權、25%股權。
根據今日(8月21日)晚間三盛教育公布的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恒大教育整體預估值為7.8億元。公告中給出的收購原因與之前收購中育貝拉的一樣,即“為推進公司‘打造行業領先的綜合性教育產業集團’戰略目標的落地,公司著力選擇優秀企業進行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三盛教育的半年報業績并不理想。7月13日,三盛教育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盈利4832.48萬元~6040.60萬元,同比下降0~2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即便去年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但記者仔細查看去年財報后發現,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三盛教育去年的利潤增長主要是由母公司確認的長期應收款融資收益支撐起來的。
公開資料顯示,恒大教育定位于科技教育一站式服務供應商,主要從事青少年兒童科學課程的研發和培訓、幼兒科學類教具的研發推廣和銷售等業務。
記者注意到,框架協議的簽訂方王靜持有恒大教育55%股權,為公司董事長、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和盈同創則持有公司7.51%股權。三盛教育稱,公司和王靜、和盈同創及恒大教育均不存在關聯關系。
根據交易規則,三盛教育擬分兩次分別購買目標公司10%股權、25%股權。根據恒大教育7.8億元的整體預估值,兩次投資的金額預計分別為7800萬元,1.95億元。其中,若首期10%股權投資完成,且恒大教育經審計2019年下半年扣非凈利潤不低于2400萬元,則投資者應在恒大教育相應審計報告出具后1個月內以現金方式購買恒大教育25%股權。
王靜等業績承諾方也承諾,恒大教育2019年下半年、2020年~2022年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000萬元、6800萬元、8160萬元與9790萬元。
對于此次收購原因,三盛教育稱,是為推進公司打造行業領先的綜合性教育產業集團戰略目標的落地。當然了,更為現實的是能夠為提振公司業績帶來幫助。三盛教育表示,本次交易第二次投資完成后,目標公司將納入公司合并范圍,目標公司盈利狀況良好,有利于提升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和價值。
三盛教育在2018年明確了“外延為突破、內生為基礎”的戰略路徑。在公告中公司也提到,將在教育行業細分領域選擇1~2家優秀企業進行深度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三盛教育在近日來發起的第二次收購。8月13日,三盛教育與李松、王偉以及北京中育貝拉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框架協議》,擬以現金方式自管理層股東或第三方處收購標的公司不低于40%的股權,作價9660萬元。
如今,三盛教育接連出手購買資產,或許是受困于業績問題。
據了解,三盛教育前身為北京匯冠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10月,當時前任控股股東和君商學將其所持股權以10億元對價轉讓給卓豐投資。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卓豐投資成為控股股東。
現如今,三盛教育的業務按照行業劃分主要分為制造業和教育服務業,根據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去年教育服務業業務營收為3.4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62.27%,已成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不過整體來看,三盛教育2018年營收同比下降38.98%,盡管其凈利潤同比增長410.82%,但是扣非凈利潤卻還是同比下滑13.89%。事實上,仔細查看財報后記者發現,在其當期非經常性損益明細表里,有一個項目名為“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占用費”,該項產生的收益為2495.09萬元,三盛教育對其的解釋是“長期應收款融資收益”。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19年上半年,母公司確認長期應收款融資收益同比減少約600萬元,這也是導致三盛教育上年凈利潤預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