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8 23:56:52
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星
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
在人才方面,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
此外,意見要求,推動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率先落地,形成以社會保險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那么,深圳將如何吸引境外人才?又將為港澳居民提供哪些生活便利?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文件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深圳具備條件的各類單位、機構和企業在境外設立科研機構,推動建立全球創新領先城市科技合作組織和平臺。
深圳的科技創新成果頗豐。數據顯示,深圳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4.2%,居全球前列;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1.8萬件,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9155.18億元,比上年增長9.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296.63億元,增長12.73%,已成為全國一面旗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3185家,總量達14415家、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
此外,深圳還積極推動企業和研究機構在海外布局科技園區、創新孵化器和聯合創新中心。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深圳將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以色列、加拿大等創新資源集聚的國家和地區,分批建設若干海外創新中心。到2020年,海外創新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在海外科技項目落地、高端海外人才引進、擴大深圳科技影響力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22年,海外創新中心成為深圳創新資源的重要來源,以及深圳在全球科技生態圈的合作樞紐,助力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意見還指出,支持深圳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進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
記者注意到,深圳曾出臺過多項舉措惠及在深外籍高層次人才、投資者、創新創業人才、留學生、外籍華人等多個領域層面的人群。
今年4月,在深圳舉行的第17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深圳論壇上,2018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評選結果中,上海、北京、合肥、杭州、深圳、蘇州、青島、天津、西安、武漢獲此殊榮,而深圳已連續九年上榜。
意見指出,推動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率先落地,形成以社會保險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卡通”是一個載體,可以讓港澳居民與深圳居民率先實現生活的便利化目標,并借此推動深港澳居民生活方式的融合。
港澳居民可享受哪些民生方面的“市民待遇”?林江向記者表示,按照一般理解,“市民待遇”就是港澳居民與深圳居民在享受深圳市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方面應該是同等對待。
林江舉例,如港澳居民如果在深圳定居、工作,其子女如果需要在深圳接受基礎教育,深圳居民子女享受到的一系列待遇,也應適用于港澳居民子女。再如,深圳居民在基本醫療服務方面的待遇也同樣適用于在深圳定居的港澳居民。
林江認為,如此一來,長期困擾港澳居民的諸如在內地無法享受社保待遇等問題將一并得到解決。此舉的影響是深遠的,深圳的試驗作用將增強港澳人士到大灣區的九個城市學習、工作、生活的積極性,從而真正讓人的融合帶動區域的融合與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