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肖鋼:把握好處置風險的節奏和力度,充分尊重現實,不搞“一刀切”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8 18:04:48

 每經記者|陳玉靜    每經編輯|廖丹    

Upload_1566120884655.thumb_head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在過去的十年中,全球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極大地推動了資產管理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也獲得高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接近86.5萬億元,但行業在豐富金融產品、滿足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需求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潛在風險和問題,比如層層嵌套、監管套利、剛性兌付等。去年4月,意在規范資管行業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在一年多的時間中,資管行業逐步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8月17日,在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舉辦的《資管行業未來市場格局與業務模式研究》(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主題發言中指出,資管新規執行一年多來取得了明顯成效。經過兩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總結,當前達成三方面共識:堅持資管新規的原則和方向;把握好處置風險的節奏和力度,充分地尊重現實,不搞“一刀切”;要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地發展資管行業。

呼吁逐步統一各類資管機構和資管產品的監管體系

報告建議,銀行要通過理財子公司實現真正的法人風險隔離,積極推動理財業務向直接融資方向轉型;保險資管機構要管理好母公司資產,同時積極開拓養老金及第三方受托業務;基金業要強化其在投研及產品創新方面的優勢,補足銷售渠道短板;券商要做強主動管理、打造資產管理綜合平臺;信托要積極去杠桿去通道,提升核心資產管理能力。

報告呼吁監管層從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度出發,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目標,通過修訂和完善《信托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的信托本質關系,明確資管產品屬于證券范疇,逐步統一各類資管機構和資管產品的監管體系,統一地方與中央的監管尺度、統一資管產品計稅規則、加快出臺配套措施。

此外,報告還呼吁市場機構明晰資管業務和其他業務的關系并切實做到風險隔離,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積極探索金融科技與數字化轉型,積極擁抱開放和變革,穩妥有序地處理好存量產品,推動行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發展轉變。呼吁監管層、市場機構和投資者等相關組織共同參與,系統設計、統籌推進,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多種渠道,多措并舉、統籌推進投資者教育工作,積極培育中長期投資者,共同推動健康投資文化的形成,共同實現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肖鋼在主題發言中指出,資管新規執行一年多來取得了明顯成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的成果,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金融脫實向虛的現象得到明顯遏制,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同業理財等規模都在下降;信貸結構得到調整優化;解決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初見成效;資管行業在加速轉型。

不過,肖鋼也表示,在執行的節奏和力度把握上也有陣痛和代價,這主要表現在去年以來到今年上半年,整體的信用環境依然趨緊。2019年以來,一些影響仍在持續,比如民企信用債違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從中小銀行的情況來看,同業負債在收縮,資產規模的擴張在放緩。

處理好老資產和新產品的關系

鑒于上述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總結,肖鋼在發言中表示,目前已達成三方面共識:堅持資管新規的原則和方向;把握好處置風險的節奏和力度,要充分地尊重現實,不搞“一刀切”;要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資管行業。

與此同時,肖鋼還提出推動資管行業健康發展的三項建議。

首先是要處理好老資產和新產品的關系。

其次,要處理好資管產品簡單透明和結構分層的關系。堅持糾正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遏制過于復雜結構產品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隨著金融體系分工的專業化、精細化,以及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多元化,簡單的債務、股權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投資者的需求。這就需要將產品劃分為一定的結構和層級,在權益關系和債務關系上附加額外的條款進行機制上的設計和創新,對這些產品應當給予寬容,同時也要堅持實施穿透式監管。

最后,要處理好資管機構多元競爭與統一監管的關系。肖鋼認為,我國金融體系是以銀行為主導,未來資管行業仍然會以銀行為主導。這不僅體現在銀行在客戶網絡基礎、資金獲取能力、科技投入水平等優勢地位上,在資管總資產的規模上,其他金融機構也都難以比擬。正因為如此,銀行理財子公司對資管行業的發展很重要。

肖鋼表示,現在確實存在監管套利問題,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在產品的發行特別是公募產品的發行、投資方向的確定,以及運作的模式、投資的比例、信息披露的標準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別。隨著資管行業對外開放,外資機構會越來越多,在多元競爭環境下如何消除監管套利,顯得越發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肖鋼 風險 資產管理 50人論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