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7月50ETF期權行權,一場多空大決戰剛剛結束,變盤窗口將開啟?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4 23:01:03

從7月9日開始,截至7月24日收盤,上證50指數就在2900點附近走成了“水平線”,12個交易日就在2900點附近窄幅波動,這是非常罕見的走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50ETF期權市場窺見了上證50指數“橫盤12個交易日”背后的多空邏輯。從7月11日開始,上證50ETF期權持倉雖然屢創新高,但是關注和跟蹤12個交易日之后,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每經記者|謝欣    每經實習記者|唐宗全    每經編輯|吳永久    

____500357968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7月24日,上證50ETF期權迎來行權日,絕大多數持有期權的買家沒有擺脫“歸零”的宿命。

認購期權中實值期權為23688張,占比為2.93%;虛值期權為784654張,占比97.07%,虛值認購期權成為“廢紙”一張。認沽期權中實值期權為8703張,占比1.598%;虛值期權為536018張,占比98.402%,虛值的認沽期權也一張“廢紙”。

大盤最近一直在橫盤,振蕩幅度很小,以上證50指數為例,從7月9日開始,截至7月24日收盤,上證50指數就在2900點附近走成了“水平線”,12個交易日就在2900點附近窄幅波動,這是非常罕見的走勢!

為什么?

有智者說,是為了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迎接科創板的到來。有仁者說,不,如今的證券市場早已非同往昔,市場的離奇走勢背后是衍生品市場“立體的多空結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衍生品市場窺見了上證50指數“橫盤12個交易日”背后多空邏輯的一斑。從7月11日開始,上證50ETF期權持倉雖然屢創新高,但是關注和跟蹤12個交易日之后,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上證50ETF期權持倉曾經屢創新高

今天是個大日子,上證50ETF期權行權了,此前期權持倉曾經屢創新高,上證50ETF期權從來沒有獲得過如此多的關注。

上交所公告,“今日(2019年7月24日)公告是2019年7月到期50ETF期權合約的最后交易日、行權日、到期日,期權合約將到期并行權。”

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收盤,7月認購期權持倉量約80.83萬張,7月認沽期權約54.47萬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認購期權中實值期權為23688張,占比為2.93%;虛值期權為784654張,占比97.07%,成為“廢紙”一張。

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認沽期權中實值期權為8703張,占比1.598%;虛值期權為536018張,占比98.402%,成為“廢紙”一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幸運的”847張行權價2.500元的認購期權,根據行權價計算,“做多者”理論上可以獲得約382.84萬元的最大收益(不考慮買入成本差異)。“最幸運的”888張行權價3.400元的認沽期權,“做空者”理論上可以獲得最大約397.82萬元的收益(不考慮買入成本差異)。

華西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周聰認為,根據行權價格計算的只是理論值,沒有考慮買入成本和不同時間的成本差異,真實收益還要扣除買入成本和手續費。投資者的盈虧還跟波動率有關,如果買入時波動率很小,如果投資者在波動率很大的時候賣出,那么也是可以盈利的,這部分盈利者的持倉是不會等到行權日的。

7月11日,上證50ETF期權總持倉371.7萬張,是本月第一次創歷史新高!此后,市場進入“開掛模式”,總持倉屢創新高。7月19日,上證50ETF期權總持倉達到了402.83萬張!認購總持倉量高達234.57萬張,認沽期權總持倉量168.56萬張。

上證50指數12個交易日橫盤為哪般?

期權市場這邊如火如荼,上證50指數卻很淡定。

從7月9日開始,上證50指數就在2900點附近走成了“水平線”,12個交易日就在2900點附近窄幅波動。這個價格對應的上證50ETF的價格是2.950元/份~2.900元/份,最近12個交易日ETF價格就在這個很窄的區間來回振蕩。7月24日收盤,上證50指數報2906.55點,上證50ETF報2.952元。

市場成交統計數據顯示,12個交易日的平均成交量343.58億元,區間漲幅0.31%,區間振幅2.57%。

期權持倉不斷創新高,市場解讀為多空分歧,賭市場大漲大跌的人不在少數。具體的多空結構上看,無論是7月期權,還是所有月份的總體表現,認購期權的成交量都要大于認沽期權。一方面,證券市場投資者習慣做多頭交易,做空思維模式一時還不太適應;另一方面,這個數據也的確說明市場盼漲之心猶如久旱盼甘霖。

7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第一次期權持倉創新高時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了多空持倉結構后在報道中提出“多頭”中了“埋伏”,“空頭”也好不到哪里去的疑問。半個月,12個交易日,市場恰恰選擇了讓多空雙方都大跌眼鏡的方式——橫盤,市場沒有大漲,也沒有大跌,期權買家絕大部分成為了“歸零者”。

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市場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點位橫盤是有講究的,2.950元/份~2.900元/份是期權數據統計的“最痛點位”。所謂“最痛點位”就是多空雙方的買家都賺不到錢的行權價位,是一個統計分析的值。

2019年7月,“最痛點位”真的發威了,絕大部分的期權買家都“歸零”了,認購期權中實值期權為23688張,占比為2.93%;認沽期權中實值期權為8703張,占比1.598%。

上證50指數已經橫盤12個交易日,短期均線已經粘合,市場人士預期時間窗口又將開啟,未來如何評估?

從期權市場的多空結構和行權結果來看大盤,或許是另外一種看市場的角度,行權日多數期權持倉成為了“廢紙”,分析師認為,市場主力資金目的已經達到,沒有必要再繼續橫著走,行權日過后市場很可能出現變盤,大盤將進入趨勢波動。

華西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周聰認為,有這種可能,從今天的成交來看,科創板的熱度逐漸開始傳導到其他板塊,成交量也開始溫和放大。后期應密切關注從科創板出來的資金是否繼續流入主板市場,如果成交量進一步放大則A股有希望上攻,否則可能只是一個弱反彈而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