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24 01:02:14
每經記者|劉春山 每經編輯|張海妮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交易,2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兩家小米入股投資的企業:方邦股份(688020,SH)及樂鑫科技(688018,SH)。《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正在申報或已實現科創板上市的百余家公司中,有10家都有小米直接或間接持股的身影,其中不乏多家芯片業務相關企業。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今年5月份透露,一季度小米的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另一方面,與以往小米大量投資生態鏈產品制造企業不同,小米近來投資風格表現出明顯不同,錢越來越多地投向了方邦股份、樂鑫科技等上游零部件企業。
小米為何越來越熱衷重金下注投資,普遍撒網的小米投資邏輯有何變化?
兩家參投公司首日股價大漲
兩年之前的2017年9月1日,雷軍在微博歡迎孫昌旭的加入,孫昌旭擔任小米產業投資部合伙人。在此之前,孫昌旭是一位科技媒體從業者。時間過去了快兩年,小米產業投資部動作不斷,在最近火熱的科創板公司方面大手筆出資更是引起市場強烈關注。
科創板開市的前一天晚上,孫昌旭剛剛參加了兩家公司的答謝酒會。在飛往上海之前,孫昌旭特地給自己買了副新眼鏡,并在朋友圈寫下:“每次心情好,就會買一副眼鏡。方邦股份、樂鑫科技,都是面向未來巨大市場的公司、絕對硬科技公司。”
從方邦股份、樂鑫科技在科創板交易首日表現來看,小米已經輕松浮盈了一個“小目標”。方邦股份上市首日股價上漲87.64%,以當日收盤價計算,小米此次投資浮盈1.5億元之多。樂鑫科技首日上漲106.25%。
對于方邦股份的這筆投資,小米可以說是在該企業申報科創板之前突擊入股。3月26日,方邦股份股東之一葉勇與小米基金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約定葉勇將其持有的方邦股份3.33%的股份合計200萬股,以5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小米基金。15天之后,方邦股份科創板申報狀態顯示為“已受理”。
小米與樂鑫科技淵源已久。2016年小米通過旗下基金入股了樂鑫科技,最終占科創板上市發行前總股本的2.50%。在IoT模組上,小米采用了樂鑫科技的芯片。
事實上,除了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之外,上周小米入股科創板意向申報企業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原微)也引發熱議。小米旗下基金6月份成為芯原微第四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多次突擊入股科創板概念企業,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投資風格。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截至上周,正在申報或已實現科創板上市的百余家公司中,已有10家公司與雷軍或小米有關,包括石頭科技、九號智能(目前處于“中止”狀態)、金山辦公、方邦股份、創鑫激光、聚辰半導體、晶晨股份、海天瑞聲、樂鑫科技和芯原微。
其中,創鑫激光和晶晨股份均在科創板申報前夕被小米“突擊”入股。小米集團子公司People Better曾于2018年11月2日與晶晨股份簽訂《股份轉讓協議》獲得其3.51%的股份。晶晨股份在機頂盒芯片領域占有63.25%的市場份額,是小米電視盒子的主要供應商。
西南證券電子和新經濟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小米在芯片這一塊很容易吃虧,要一個做互聯網消費品的公司來做通信相關芯片就要求過于高了。各有各的專長,而投資入股相關企業成為見效最快的方式。
產業鏈投資從下游走向上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10家小米投資的科創板概念企業中,石頭科技、九號智能為小米生態鏈企業,金山軟件為雷軍直接控制的辦公軟件企業,其他7家企業均為小米上游企業,大多涉及芯片行業,這與以往小米專注于生態鏈投資有所不同。
對此,小米集團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小米生態鏈模式主要面向整機產品的合作伙伴,如“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生產商石頭科技和“米家電動滑板車”生產商九號智能。而小米對科創板多家上游芯片和解決方案廠商的投資則屬于產業投資,主要投資方向是硬科技和先進制造,投資領域包括芯片、先進零部件、AI、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新材料和工藝等。
“小米在國內最早布局和引領IoT應用,當時占主導的還是海外芯片,集成度、成本和功耗等不能很好滿足IoT的需求,但大家當時都不敢引入本土芯片,擔心本土芯片的性能和成熟度。”上述小米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通過小比例投資這些重要伙伴,一方面獲得財務收益,另一方面使得小米在供應鏈方面保持優勢。
小米在2018年6月披露的港股上市招股書中表示,將把約30%的募集資金用于投資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
實際上,上游產業鏈的布局似乎已經成為小米近來投資的重點。5月份,雷軍在2019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上透露,小米去年在全球的投資金額達到58億元,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50%。
目前小米的科技投資主要為分戰略投資和產業投資兩部分。此前小米CFO周受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小米做投資從來不是財務投資,而是從業務協同方面考量。
在與被投企業的關系上,小米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小米的投資圍繞自身核心業務,和自己的業務不相關不投,“參股而不控制”是小米做投資的一大特點。
“需要什么就往上走,增強對上游的控制力。”在陳杭看來,小米在科創板的投資和它之前的投資在意圖上并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在科創板上更容易被大家所了解。向外進行投資,也是科技公司都會做的事情,騰訊30%的業績來源于投資業務,和阿里、騰訊相比,小米的投資體量還有提升的空間。
(實習生朱月萌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