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9-07-20 19:29:06
19日,燕保·銀地家園的居民張雨散步歸來,恰好趕上人臉識別系統啟用。張雨走到閘機前,人臉識別攝像頭拍下她的頭像,經系統識別確認為本小區住戶后,閘機門打開放行,整個過程僅約一秒鐘。
圖片來源:攝圖網
19日上午9點,隨著豐臺區燕保·銀地家園門前人臉識別閘機正式啟用,北京市級公租房中首批啟用人臉識別系統的13個小區,已于本周全部完成設備啟用。到今年10月底,還將有兩批次共46個市級公租房小區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屆時,北京市已建成的59個市級公租房小區將全部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19日,燕保·銀地家園的居民張雨散步歸來,恰好趕上人臉識別系統啟用。張雨走到閘機前,人臉識別攝像頭拍下她的頭像,經系統識別確認為本小區住戶后,閘機門打開放行,整個過程僅約一秒鐘。
“以前經常有外面的人進來,貼小廣告的、推銷商品的、做房產中介的,小區里的人太多太雜。”張雨說,希望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把小區還給居民。
北京市公租房管理服務中心燕保·銀地家園項目管理處工作人員尹娜介紹,公租房承租人入住小區時,已經采集了頭像。在前幾個月的準備期內,承租人的家人也進行了頭像采集。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公租房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時芝兵介紹,除了小區的住戶外,快遞員、送餐員等為小區居民長期固定服務的人員,也被納入人臉識別信息采集之列。為了確認身份,每一個啟用人臉識別系統的公租房小區都與所在地的快遞公司、外賣公司聯系確認,核實每一位快遞員和送餐員的身份后,才予以登記。
從去年年底開始,北京市級公租房的人臉識別系統已經在豐臺區閱園四區開始試運行。試運行半年多來,小區居民已經開始習慣“刷臉”進出小區。居民梁新維說,有了人臉識別系統,小區里的人少了、安靜了。
梁新維說,最初一些居民不太習慣“刷臉”進門,但僅過了不到兩周,絕大多數居民就已經習慣人臉識別系統為小區帶來的安全與寧靜。
北京市公租房管理服務中心閱園四區項目管理處主管尹邦昊介紹,試運行大半年來,人臉識別系統攔住了違規轉租轉借行為。以前,常有附近的房產中介人員進出小區,也曾出現過違規轉租轉借的情況。
“曾有一套每月承租租金1900多元的房子,被一位承租人以每月4500元的價格租了出去。”尹邦昊說,這讓很多仍在排隊等待房源的市民感到氣憤,也破壞了公平正義。“現在,房產中介人員進不來小區,違規轉租轉借現象也得到了控制。”
除了防止轉租轉借,人臉識別還能保障小區住戶的安全。時芝兵介紹,公租房小區里居住著很多老年人,也曾出現過獨居老人患病無人照料的情況。人臉識別系統啟用后,通過后臺設置,提示多日沒有進出小區人員的信息從而進行預警。
時芝兵說,今年4月,在閱園四區,有一位60歲出頭的老人連續一周沒有進出小區“刷臉”的記錄,工作人員擔心他患病不能外出,于是到家中探望。“老人的確患了病,但并不太重,一周沒有下樓。事后,他特別感謝工作人員的關心。”時芝兵說。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單振宇介紹,目前全市市級公租房小區59個項目中,已經采集了13.3萬名住戶的信息。
采集了這么多的住戶信息,如何保證信息安全,如何保護住戶隱私呢?
單振宇說,系統采集的住戶個人信息、頭像信息等,會保存在系統后臺。住戶在小區閘機前“刷臉”時,僅會顯示其頭像和姓名,不會顯示住址等更多信息。此外,中心也會通過技術手段,防止住戶信息泄露。
對于退租、搬走的住戶,各小區項目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也會在辦完手續后,從系統內把個人信息刪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