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6 14:59:52
從如今格力集團的代表楊濤進駐長園集團董事會來看,雖然僅有一席,但其未來勢必會對長園集團的生產、經營等重大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公告,補選董事的議案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每經記者|歐陽凱 每經編輯|張海妮
對于耗資19.20億元收購而來的湖南中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鋰新材),長園集團(600525,SH)如今對其似乎萌生退意。7月15日晚間,中材科技(002080,SZ)、長園集團同時發布了向中鋰新材增資的公告,此次增資完成后,中材科技將取得中鋰新材60%股權,長園集團的持股比例將降至30%。
同日,長園集團還審議通過了《關于補選董事的議案》,股東格力金投與金諾信共同推薦楊濤為公司董事候選人,格力金投與金諾信均為格力集團子公司。履歷顯示,楊濤現任格力金投副總經理、珠海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決會委員。
根據協議,中材科技、長園集團、莘縣湘融德創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湘融德創)分別對中鋰新材增資9.97億元、0.26億元和1.14億元,合計增資11.37億元。此次增資完成后,中材科技、長園集團、湘融德創的持股比例分別為60%、30%和1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評估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9月,中鋰新材凈資產賬面值為3.53億元,評估值為5.25億元,增值率為48.91%。但這一估值相比2017年8月長園集團發布收購公告時給出的估值24億元、增值率367.51%,已然大幅縮水。
數據顯示,中鋰新材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月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5億元、4.28億元、2.08億元和4252.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927.6萬元、9932.81萬元、-2.62億元和142.09萬元。
回顧長園集團收購中鋰新材的歷史,可謂一波三折。
早在2016年9月,長園集團就曾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等方式收購中鋰新材剩余90%股權,但到當年12月,因各方對一些關鍵條款未能達成全面共識,該項重組宣告終止。
到了2017年8月,長園集團重啟這項收購,彼時,這起巨資收購因不設業績對賭條款等問題,遭到時任董事、監事的反對,先后收到上交所兩次問詢,但即便如此,長園集團仍力排眾議堅持收購。
如今回頭來看,當時的反對雖有長園集團管理層與時任大股東沃爾核材的“斗爭”大背景,但從中鋰新材今天的困局來看,當時的反對意見并非全無道理,也因為2018年中鋰新材的虧損,進一步拖累了長園集團去年的業績,導致其扣非凈利潤虧損11.9億元。
“這足以充分證明當時長園集團收購中鋰新材給出的估值是有多大水分,明顯虛高,現在是行業洗牌期,在這樣環境下給出的估值或許相對合理些。”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于放棄此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長園集團稱,當前公司面臨較大資金壓力,無法繼續支持中鋰新材后續經營發展,同時公司需要盤活資產,回籠現金。此外,公司2018年下半年開始進行戰略調整,形成以工業及電力系統智能化、數字化為主,電動汽車及相關材料為輔的發展戰略,適度地對原有的產業范圍進行收縮,進一步實現產業聚焦,符合公司實際經營管理需要。
根據公告,此次交易預計給長園集團形成投資損失約5.71億元。長園集團稱,假設2019年7月完成交易,與2018年度相比預計2019年度長園集團減少營業收入約1.34億元、增加凈利潤約1.67億元;同時假設所取得對價全部用于償還有息負債,與2018年度相比預計2019年度長園集團減少財務費用約2500萬元,資產負債率顯著下降。
退居中鋰新材二股東,長園集團做起了“減法”。相比此事,外界更關注的是格力集團向長園集團派駐董事。
同日,長園集團還審議通過了《關于補選董事的議案》,其在7月10日收到股東格力金投與金諾信(總計持有長園集團6564.2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4.96%)的《推薦函》,推薦楊濤為公司董事候選人。
履歷顯示,2017年至2018年,楊濤任格力金投投資總監,現任格力金投副總經理、珠海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決會委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前的7月3日,長園集團收到董事魯爾兵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包括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及在公司子公司所擔任的一切職務,由此才有了此次董事空位的補選。
今年5月,長園集團披露的《關于股東一致行動協議到期相關事宜的提示性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5月24日,格力金投和金諾信合計持有公司4.96%的股份,上述兩家公司均為格力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從而引起外界對格力集團與長園集團“關系”的分析與猜測,長園集團股價更是連續漲停。
隨后,長園集團發布了股東增持情況的說明公告,表示及時與股東就增持事項進行溝通,格力集團說明此次增持是基于對長園集團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公司市場價值的認可,增持為財務投資,不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增持行為不會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不過,從如今格力集團的代表楊濤進駐長園集團董事會來看,雖然僅有一席,但其未來勢必會對長園集團的生產、經營等重大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公告,補選董事的議案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采訪問題發至長園集團證券部郵箱,相關人士稱會盡快回復記者,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在經歷了子公司長園和鷹涉嫌業績造假、格力集團增持、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眾前高管收深圳證監局警示函等事項后,長園集團接下來會如何,尚待時間檢驗。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