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7 22:44:18
每經記者|叢剛 每經編輯|段思瑤

▲4月16日,寶馬汽車公司3系長軸距轎車在上海國際車展上亮相 新華社圖
寶馬正在強化最新戰略成果在中國的落地。
在2019年的上海車展上,寶馬集團帶來旗下BMW、MINI和BMW Motorrad三大品牌共10款首發車型,重點展示了前瞻設計、創新科技、大型豪華車、未來出行領域的最新成果,并推動這些成果的進一步“本土化”。
作為首款全尺寸運動型多功能汽車,BMW X7在車展開幕前夜正式上市,其100萬元至162.8萬元的售價超出此前市場的預測,M50i車型的定價甚至比在售SUV的M版本車型價格還要低。這一極具“競爭力”的定價表明,寶馬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和把握都在進一步加深。
“X7在價格策略方面有一個很好的平衡,一方面對客戶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又體現出了豪華車的定位。”寶馬集團董事彼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是X7全球最重要的兩個市場之一,同時寶馬已經完全更新了X家族車型系列產品,它們一定能夠推動寶馬2019年的銷售表現。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寶馬在華累計銷量同比增長10.7%,為豪華車第一陣營中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品牌。
25款新車助力銷量“小目標”
雖然中國市場一季度汽車銷量出現了11%的同比下滑,但是,彼得仍看好寶馬的增長潛力,尤其是多款新車布局的細分市場領域。
“我們在豪華車市場中擁有最佳的品牌組合,有頂級品牌勞斯萊斯,然后是豪華車市場領先的BMW品牌,還有MINI品牌。”彼得介紹說。
在本次上海車展上,寶馬全球首發了全新BMW 3系和全新BMWX 3M和X4M,以及新近上市的BMW X7和全新BMW Z4等產品。其中,最新概念車BMW VISION iNEXT更是展示了2021年交通出行的前景。作為全新“第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寶馬集團正推進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產品攻勢。
據了解,2019年,寶馬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共25款新產品,覆蓋旗下三大品牌。彼得認為,豪華細分市場已經走上了良性的軌道,市場也會慢慢正常化。
由于較早的布局國內新能源市場,寶馬的新能源車型正在成為新的增長亮點。彼得說,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前十名中,有八個都是中國品牌,另外兩個就是BMW品牌車型,一個是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另一個是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
2019年開年寶馬表現良好,前3個月單BMW品牌銷售同比增長10.7%,BMW和MINI兩個品牌的增長也達10.2%,去年寶馬推出的國產全新BMW X3,在三季度、四季度形成基數的效應,綜合考慮有這么強大的產品陣容,寶馬認為全年可以實現5%到10%的增長。彼得認為,在豪華車細分市場中,寶馬還會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
加碼未來出行
寶馬集團目前已跨進“全新第一戰略”第二發展階段(2019~2021年),這將不斷深化在A.C.E.S.未來出行四大創新領域的發展。
在全新“第一戰略”指引下,寶馬集團希望積極引領未來出行發展,加強其在科技轉型過程中的領導地位。寶馬集團負責客戶、品牌及銷售業務的董事諾達表示:“寶馬集團認為未來出行的特征將是可持續、全面互聯和自動化。而中國將在出行領域的發展中占據領導地位。”
作為BMW品牌的未來技術象征,“智能網聯汽車”BMW VISION iNEXT概念車首次在此次上海線車展上向中國公眾亮相,實景展示了寶馬的未來出行設想。這款未來之車集自動駕駛、全面互聯、純電力驅動和未來座艙設計等創新于一身,2021年投入量產時將為客戶提供三級自動駕駛功能,并在技術上達到四級水平。
彼得說,BMW VISION iNEXT 對于中國市場定位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能夠把未來的三大關鍵技術集于一體:第一,純電動,續航里程可以超過600公里;第二,實現全5G連接,它搭載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達到L3級自動駕駛);第三個是數字技術,可以說中國消費者在日常使用數字技術方面要領先于其他市場,比如智能個人助理,率先搭載在全新BMW3系上也證明了中國在數字化層面的領先和市場需求。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為了確保新車上市時契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寶馬已在中國上海建立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并于2018年展開四級自動駕駛車輛的實路測試。將來BMW iNEXT也將加入測試車隊,而所有測試數據將助力全球研發進程。
基于“以數據驅動研發”的理念,寶馬集團于今年3月宣布成立數據中心,計劃在BMW iNEXT量產前采集大約500萬公里的實際道路測試數據,并輔以2.4億公里計算機模擬測試數據,以此確保BMW自動駕駛功能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彼得說,現在全行業已經意識到自動駕駛的復雜度已超過行業內兩年前的預測,需要有更強的電腦計算能力才能夠實現。這一方面需要寶馬做出必要的投資,另一方面也要跟像英特爾、Mobileye、FCA這樣合作伙伴來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我們認為對于自動駕駛系統來講,安全是重中之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