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5 10:27:37
每經記者|肖樂 每經編輯|周宇翔
消費金融行業創新和風險需要平衡。2018年9月2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進一步提升金融對促進消費的支持作用,鼓勵消費金融創新,規范發展消費信貸,把握好保持居民合理杠桿水平與消費信貸合理增長的關系。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持續明確監管準則、加大對違規行為的監測與打擊力度外,還應通過優化征信等行業基礎設施、為正規持牌機構開辟多元融資渠道等方式,扶優罰劣,凈化行業環境,讓違規行為無藏匿之地。
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前海征信發布的《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指出,截至2016年9月初,央行個人征信系統共有2927家接入機構,收錄自然人數8.99億,其中4.12億人有信貸業務記錄。《報告》同時指出,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仍屬起步階段,各市場主體缺乏統一數據標準,信用數據采集和使用無明確細化的法律規定,個人信息存在濫用風險。
僅4億人有信貸記錄,這意味著,消費金融機構在拓展更多客群的時候,面臨著征信數據獲取的問題。“做消費金融實際上就是要去積累數據。”一位網貸機構高管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征信報告、銀行卡和信用卡的賬單等是強相關的,這類數據對于風控來講特別有效果。第二類有效果的數據是與通訊數據相關的社交數據,比如由通話清單、聯系人清單的維度來判斷借款人的社交情況;購物清單、購物地址、淘寶京東賬號等都是和社交信息有關的。第三類比較有效果的是用戶行為數據,比如通過手機查詢地理位置。”
對于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說,其優勢在于能夠接入央行征信,但消費信貸的審批也不能完全依靠央行征信數據,而對于非持牌的消費金融機構來說,在消費金融有效數據的獲取上還需要更大的支持。“總的來講,我們的數據量還不夠。部分數據需要通過間接的方式獲得,比如查銀行征信,借款人需要提供信用卡賬單,至少他在銀行不是白戶,信用卡賬單也可以表達他的銀行征信情況。如果百行征信或人行征信,或者其他第三方和金融強相關的數據能夠對平臺開放,平臺的風控水平就會做得更好,對借款人的識別能力更強。”上述網貸機構高管表示。
征信體系的完善有助于化解當前消費金融領域存在的多頭借貸問題。記者注意到,百行征信在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了個人征信系統、特別關注名單平臺和信息核驗平臺三款產品的上線驗證測試工作。個人征信系統是百行征信生產經營的基礎產品,能夠有效幫助接入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防范信用風險,提升授信服務效率。特別關注名單平臺主要為了解決機構面臨的多頭借貸、惡意騙貸等線上欺詐問題,其中包括了經有關方面認定的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向接入機構提供第一道風控屏障。信息核驗平臺旨在解決市場上征信數據核驗困難,整合了多家第三方數據資源,為接入機構提供合規、安全、權威、高質量的多項接口核驗服務。截至2018年6月底,百行征信與120余家互聯網金融和消費金融機構簽訂了信用信息合作共享協議。

圖片來源:攝圖網
場景、風控、資金成本是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關鍵所在。恒大研究院的報告指出,消費金融不同玩家在資金、場景和風控端各具優勢、差異化競爭,新一輪金融強監管,強調資質與風控、規范創新是未來趨勢。銀行資金的風控優勢顯著,但缺乏消費場景,正積極尋求合作,搭建場景實現轉型;電商和支付平臺場景豐富、長尾用戶數據充裕,但受監管和資金限制,與銀行合作、轉型助貸是必然趨勢;新興互聯網平臺雖無法與傳統機構直面競爭,但能夠在垂直市場占得先機,依靠導流、助貸等實現差異化競爭。
對于消費金融行業幾類機構的未來發展方向,上述恒大研究院報告進一步指出,聯合建模成為消費金融平臺合作的重要方向。風控模型向來是信貸機構的風控關鍵,商業銀行的主流風控策略以央行征信報告為數據源,以專家經驗或專家規則為評判策略,但過于定性的風控方法,雖然降低了壞賬率,也導致銀行無法針對長尾客戶進行消費貸款服務;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風險定價模型近年來發展迅速,許多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雖然掌握了大量的客戶行為數據,但是由于風控經驗不成熟,導致該類平臺的逾期率和壞賬率遠超于銀行。因此,銀行與擁有互聯網大數據的平臺聯合建模,成為未來消費金融平臺提高風控能力的重要方向。
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平臺作為資方,為互聯網平臺用戶提供消費信貸已經是常見模式。與此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拓展互聯網大數據來源,強化信貸風控,提高審批效率,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輸出風控等技術也成為不少互聯網平臺的轉型方向。
例如,上海銀行在年報中披露,其從2017年開始強化大數據應用,積極發展消費貸款,推動零售信貸增長,2017年,上海銀行科技人員增幅9.3%,構建大數據應用平臺,引入16家共計35大類外部數據。又如,2018年11月1日,度小滿金融CEO朱光在百度世界大會上透露,度小滿已與50多家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合作放款超2500億元。
上述恒大研究院報告指出,發展消費金融的核心競爭力是資金、場景和風控,資金成本低、消費場景豐富、信用數據充足且風控模型成熟的平臺最可能勝出。銀行背靠低息穩定資金形成護城河,賺取直接利差,最大程度獲利。流量和數據變現,聯合放貸和助貸成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合規發展的主要方向。
薛洪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消費金融行業內部的不均衡現象突出,需要予以重點關注。此前在資本要求、風口思維等各種因素的裹挾下,不少消費金融機構更多地追求規模增長和賺快錢,不愿意干苦活、累活,導致現金貸等暴利領域機構扎堆、亂象叢生,而一些需要長期沉淀、漸進布局消費場景,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仍顯不足,還有提升空間。要改變這種行業導向,除了對校園貸、現金貸等特定領域出臺針對性監管要求之外,可從資金渠道、杠桿率要求、創新產品準入等方面著手,為真正依托于深耕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土壤,更好地發揮消費金融對消費升級的帶動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