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5 10:27:46
3月5日之后,蘇寧易購、京東、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紛紛宣布,再次對旗艦級iPhone XS系列產品降價促銷。分析師認為,蘋果的降價促銷策略并不能長久,反過來可能還會損傷品牌。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周宇翔
![]()
圖片來源:攝圖網
針對中國地區銷售不振的市場狀況,高高在上的iPhone“被迫”做出“一而再、再而三”的降價調整。3月5日之后,蘇寧易購、京東、拼多多等多家電商平臺紛紛宣布,再次對旗艦級iPhone XS系列產品降價促銷。其中,拼多多平臺的降價力度高達2300元。
從電商平臺提供的信息來看,降價的確為短期提振iPhone銷售帶來了較好的效果。天貓方面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信息顯示,自3月5日下午5點啟動新一輪降價以來,截至3月7日12點,iPhone整體銷量環比提升150%。其中,iPhone XS Max銷量表現最佳,環比提升了230%。
記者在街頭隨機調查發現,現在消費者購買手機主要考慮性能和價格兩方面,性能的話,會考慮使用界面和使用各種功能的流暢程度(不卡)。而iPhone降價也沒覺得太吸引,因為價格還是比較高。
在分析師看來,蘋果的降價促銷策略并不能長久,反而會損傷品牌。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分析稱,目前來看蘋果針對渠道的大幅降價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然而,從長遠來看,如何抵消新品降價對其品牌形象的消極影響依舊值得關注。
繼今年1月京東、天貓、蘇寧以及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下調部分iPhone價格后,近期iPhone開啟了第三輪降價促銷。其中,蘇寧率先對iPhone系列產品進行調價。3月5日,蘇寧手機通過官方微博表示,蘇寧易購以及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即日起率先下調iPhone XS產品售價,力度最高達1000元。經調價后,天貓蘇寧易購旗艦店上新型iPhone價格較蘋果官網都有所降低。例如,iPhone XS 64G、256G售價較官網直降1400元,售價分別為7299元、8699元。
在蘇寧宣布下調蘋果售價之后,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也紛紛緊隨其后。其中,京東平臺上的iPhone XS Max官網價最高直降1700元,iPhone XS Max搶券后價格低至7999元,iPhone XS搶券7399元起限時特惠。
而天貓平臺上,有蘋果授權的旗艦店iPhone XS Max 256GB 售價為9088元,較官網價格便宜近2000元。不過,降價幅度最大的非拼多多莫屬,3月6日,拼多多宣布再次下調產品售價,其中,iPhone XS Max 256GB券后價格為8699元,降價力度達到2300元。
從年初至今,iPhone的每次降價都伴隨著銷售不佳的聲音。根據IDC最新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1.03億臺,同比降幅9.7%。其中,華為手機出貨量位列榜首,第四季度市場份額達29%,同比增幅為23.3%;OPPO和vivo則位列第二、三名,市場份額分別為19.6%和18.8%,同比增幅分別為1.5%和3.1%;而蘋果出貨量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11.5%,同比下滑19.9%。
記者注意到,去年蘋果發布的3款新機型在售價創出新高的同時,創新方面卻差強人意。在售價方面,去年秋季蘋果推出的部分新機型高配版定價突破萬元,即便是廉價版iPhone XR的定價也是6499元起步,“史上最貴”的售價無疑讓大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
而在創新方面,業界普遍認為去年蘋果發布的新品亮點不多,尤其在外形上與上一代的iPhoneX相比沒有什么改進,被不少用戶吐槽的“劉海屏”依然存在。所謂創新也主要集中在處理器、鏡頭、屏幕升級等方面。
雖然iPhone一再降價,但深圳華強北的一位渠道商卻告訴記者,自己及身邊的同行大都沒有受“傷”。“因為銷量不佳,很多渠道商都提早出貨,再加上春節后本來就是淡季,我們沒有壓很多的貨。而且通過之前的降價,我們也推論認為差不多3月份會進行調價,給自己設定了預防虧線。”
有意思的是,在蘋果降價的同時,國產廠商開始悄然漲價,沖刺中高端市場。其中,華為mate Pro系列起步價為5399元;OPPO FindX系列起步價為4999元;vivo的NEX雙屏版系列起步價為4998元。就連主打性價比的小米也要漲價,小米CEO雷軍曾表示:“(小米9)可能是最后一次將小米的旗艦機定價在3000元以內”。
不過,在分析師看來,蘋果的降價促銷策略并不能長久,反而會損傷品牌。Canalys分析師賈沫對記者分析稱,目前來看蘋果針對渠道的大幅降價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然而,從長遠來看,如何抵消新品降價對其品牌形象的消極影響依舊值得關注。
當談及蘋果降價是否會影響國產品牌時,賈沫表示,蘋果的用戶依舊偏高端,且這個領域目前也只有華為能夠與之大規模競爭,并且華為也有十分忠實的用戶群體,因此,iPhone降價對中國廠商的影響實際上比較有限,而中國廠商也需要發展自身獨特的賣點,從而更好的吸引到用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