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11 14:16:30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馮鍵表示,經濟活動具有復雜性,由此產生的糾紛矛盾也很復雜。其中多數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市場自身的機制調整,或者是用民商事法律中的侵權、違約等責任來評價和處理的。僅僅只有少數觸犯刑律、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才會被當作刑事追訴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能用經濟的辦法來解決的問題,就多用經濟的辦法來解決。刑事手段是留在最后的手段,應當具有歉抑性,必須審慎適用。
每經記者|余蕊均 朱枚潔 每經編輯|楊歡
受訪者供圖
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其中包括“保護產權必須堅定不移,對侵權行為要依法懲處,對錯案冤案要有錯必糾”。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法治是關鍵。對微觀市場主體而言,法治增強了營商環境的可預期性,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評估投資的成本,同時維護了市場規則的公平透明,有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實踐中,檢察機關如何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還須從哪些方面持續優化?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馮鍵。
在他看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框架已經形成,執法、司法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各類市場主體的守法意識不斷增強,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同時,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仍有短板和弱項,民商事法律領域的部分制度和規則尚不完善,刑事手段和強制措施對經濟活動的介入還比較多,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遭遇保護難救濟難的情況仍有發生,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采訪中,他反復強調平等——保護產權、維護契約、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和法治經濟的應有之義。面對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和不同性質的經濟成分,如何做到依法平等對待、平等保護,如何公正處理出現的矛盾糾紛,真正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和活力,對司法機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NBD: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必須堅定不移保護產權。在您看來,檢察機關如何對接,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馮鍵: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關鍵,在于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作為檢察機關來說,用好憲法法律賦予的法律監督職權,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務和保障,是我們的應盡職責。這要求我們在內心里理解、認同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所蘊含的平等精神,才能夠在具體處理案件時做到對公有制、非公有制等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對待、平等保護,公平公正地適用法律。
從檢察工作角度抓好產權保護,有幾個主要的任務:第一,依法懲處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侵犯民營企業和企業家財產權經營權等合法權益的犯罪,包括加大對商標專有權、專利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的保護力度,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第二,依法辦理涉民營企業、企業家案件,確保實體和程序兩個公正,守住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的應有界線,堅決防止違法以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第三,就是強化對民事行政訴訟的監督。針對涉及產權和民營企業、企業家的虛假訴訟、惡意訴訟案件,以及政府不作為、亂作為等案件,我們的工作還要加強。另外,還要做好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辦理的銜接。司法實踐中有的侵犯產權刑事案件審結后,還存在附帶民事責任追究難、關聯民事案件的錯誤裁判糾正難等問題,也需要加強監督。
NBD:您提到嚴格防止違法動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的問題,具體應該如何防范和糾正?
馮鍵:首先在觀念上要有個明確的認識,就是經濟活動具有復雜性,由此產生的糾紛矛盾也很復雜。其中多數的問題,是可以通過市場自身的機制調整,或者是用民商事法律中的侵權、違約等責任來評價和處理的。僅僅只有少數觸犯刑律、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才會被當作刑事追訴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能用經濟的辦法來解決的問題,就多用經濟的辦法來解決。刑事手段是留在最后的手段,應當具有謙抑性,必須審慎適用。
在司法層面防范和糾正濫用刑事手段的問題,應該注意幾個方面:第一,要堅持正確的定罪量刑標準。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認罪認罰從寬等法律原則和制度,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彼罪。通過嚴把檢察環節逮捕關、起訴關,重大案件還要提前介入偵查向公安機關提出意見,把不構罪、不當罰的行為堅決排除在犯罪認定之外。包括對涉產權刑事申訴案件的審查處理,也要體現這樣的精神。第二,嚴格規范適用強制措施。對進入刑事程序的案件,加強對限制企業家人身自由和對企業關停封、查扣凍等強制措施的適用把關,盡量減少辦案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當影響。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就案辦案、機械辦案。第三,就是要增強辦案力量和提高監督水平。目前,我們正在推進檢察機關內設機構的改革,計劃設立專門的經濟金融犯罪檢察機構和辦案團隊,加快專業化建設,這有利于我們提高把辦案和監督工作做得更實更細。
NBD:四川省檢察院在去年印發“川檢10條”,被評價為“不回避民營企業維權的難點痛點”“很接地氣”。請您介紹一下指導意見的背景和落地情況。同時,也請談談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和民營經濟保護工作中,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有什么建議和希望。
馮鍵:《新時代四川省檢察機關依法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川檢10條”)是四川省檢察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結合當前民營經濟發展所需和本省檢察工作實際所提出來的落實意見。主要的思路,是踐行平等保護的理念,從加強對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構建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的多元化格局、強化組織保障等三個大的方面十項具體措施著手,對省內三級檢察院如何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提出精細化的規范和要求。因為調研準備比較深入,沒有回避司法實踐中的難點痛點,提的意見都很實在。從實施情況看,涉產權、涉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案件的辦理和監督工作都有明顯加強,依法監督撤案、不批準逮捕、決定不起訴、提起抗訴和提出再審檢察建議等數據指標都有積極變化。從省“兩會”會前征求代表委員意見建議和會上審議討論所反饋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比較好。從中看到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對法治化營商環境、對司法平等保護的熱切期盼,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這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談到建議,這里有兩點:第一,要有信心。通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探索努力和經驗積累,我們創造了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逐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相應法律制度,這樣的進步是歷史性的。盡管當前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但各地各部門都在積極想辦法拿措施,努力與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一道解決問題。這給了我們重要的信心。第二,要明邊界守底線。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依法主張權利也要依法履行義務。希望民營經濟特別是成長中的中小企業能夠像重視產品研發和營銷那樣,重視對自身法律風險的管理,善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更好地融入到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和維護中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