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7 22:30:27
高燕表示,目前,我國在全球有200個經貿摩擦預警點,在國內也有30多家經貿摩擦預警機構。中國貿促會將搭建境外投資全流程、一站式法律服務平臺,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外國法律資訊、外國投資法律調查報告等服務。
每經記者|李彪 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進一步拓展開放領域,優化開放布局,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更加注重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改革全面深化。
圍繞高水平開放和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我國先后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籌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諸多創新、務實舉措。而外商投資法(草案)的修訂和審議,又為新時期我國構建法制化的外商投資環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撐和依據。
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貿促會黨組書記、會長高燕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總體而言,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對外商投資法(草案)的修訂和審議是非常及時的,這是營造我國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外商投資法的審議和修訂并非迫于外在壓力,而是我國自主擴大開放、依法治國、自我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內生需求。”
高燕表示,我國對外開放邁入新時代,已經不是過去的“延長線”,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國家修訂外商投資法,將會對未來更高水平開放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中國也將繼續成為外商企業投資的熱土。
另一方面,無論是對外投資還是吸引外資,企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也是經貿合作的實踐主體。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程度不斷加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走出去”步伐顯著加快。
中小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將獲得哪些政策層面的支持?2019年,貿促會又將出臺哪些支持中小企業擴大進出口貿易的舉措?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將給相關企業帶來怎樣的新機遇?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高燕會長進行了專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貿促會會長高燕參加全國兩會 每經記者李彪 攝
NBD:當前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分工的規模越來越大,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很多。對此您怎么看?
高燕:貿促會把為企業服務,尤其是為中小企業服務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無論是中國的中小企業,還是外國的中小企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但是應該如何參與?客觀來看,在這方面還存在一些不便的地方。因為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對信息的獲取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未來,我們一方面會加大推介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為企業服務的工作做實。
具體來看,貿促會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定期發布信息,通過經貿活動云平臺發布經貿活動信息和預警信息。另一方面,我們編制發布了《中小企業自由貿易協定利用指南》,幫助企業準確把握自由貿易協定優惠待遇及操作規程,提高中小企業自由貿易協定利用效率,降低貿易成本。
NBD:除了為中小企業提供經貿信息以外,還將會有哪些舉措來助力中小企業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呢?
高燕:在整合內外資源方面,我們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許多政策支持。貿促會與137個國家和地區的318家對口機構及國際組織建立了362個多雙邊工商合作機制、38個駐外代表處以及11個自貿試驗區服務中心,為中小企業高質量走出去提供更多優質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另一方面則是完善中小企業商事法律服務。搭建境外投資全流程、一站式法律服務平臺,提供外國法律資訊、外國法律查明、外國投資法律調查報告等。
目前,我國在全球有200個經貿摩擦預警點,在國內也有30多家經貿摩擦預警機構。我們還將繼續拓展規模,幫助企業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加強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的支持。

圖片來源:新華社
NBD: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向中西部轉移。當前,這些產業轉移到中西部以后的發展情況怎樣?
高燕: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已經提出來好幾年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騰籠換鳥”。當前主要是向西部轉移。據我了解,現在一些西部的省區承接加工貿易之后發展情況是比較好的。
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的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實施這一計劃之后,當地加工貿易進出口大幅增加。還有包括四川省、云南省,都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加工貿易轉移的主要省份,通過不斷出臺創新優惠政策,發展得都非常好。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可以借助西部省份差異化的優惠政策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NBD: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的“走出去”?
高燕: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首先要善于利用駐外使領館、貿易投資促進機構以及境外中資企業協會資源,了解當地的政治經濟情況、基礎設施狀況、法律法規、產業政策、貿易投資政策。
其次,要通過當地中資企業協會,向已經成功走出去的企業學習取經,分享經驗、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再一個方面就是要及時掌握目標國政局和政策變化,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不同國家或者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執政階段,所實施的貿易投資政策通常是動態的、易變的,包括貿易壁壘、出口管制政策、投資保護政策、歧視性貿易政策等經常變化,這對我們中小企業來說是政策風險。
當前,最根本的還是要練好企業內功。特別是要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