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興業銀行預算核銷390億、浦發銀行核銷11.81億……銀行加足馬力出清不良資產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6 19:00:44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實習編輯|易啟江    

圖片來源:攝圖網

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依舊是監管的重中之重。嚴監管態勢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正在加速出清。

年初召開的“銀保監會近期重點監管工作通報會”上,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志清介紹道,目前我國信貸質量基本穩定,核銷力度加大。2018年,商業銀行累計核銷不良貸款9880億元,較上年多核銷2590億元,從而騰出更多空間服務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

實際上,核銷力度加大僅是我國銀行業不良資產加速出清的一個縮影。除了傳統的核銷方式,銀行還有掛牌轉讓不良債權包、與資管公司合作、不良資產證券化等多番“武器”,數管齊下助力不良資產剝離,力求減輕壓力,輕裝而行。

上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

“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同時國內需求增速放緩,我國傳統制造業、資源性等行業供過于求矛盾凸顯,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還款能力下降,使得銀行業風險不斷積聚,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面臨一定壓力”,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銀保監會網站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0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季度末下降0.04個百分點,較2017年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

信用風險不斷暴露的背景下,銀行恰當合理地處置不良資產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包括自主清收、核銷、債務重組等,其中核銷作為一種常見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也正是監管部門所鼓勵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興業銀行于近期公告稱,同意2019年度安排總額折合人民幣不超過390億元的呆賬核銷預算額度。據此前公告顯示,該行2018年呆帳核銷額度為298億元。

另外,浦發銀行董事會近期審議并通過《關于資產損失核銷的議案》,批準本次資產損失核銷本外幣金額合計人民幣11.81億元,并表示將以“賬銷案存,權在力催”為原則繼續追索。

羅榮華表示,在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多種方式中,以自主清收最為直接,可采用直接催收或通過法律訴訟方式催收,但受借款人的經營狀況、信用狀況、司法機關執行力度等多重因素制約。核銷方式處理不良資產可以降低不良率、提升撥備覆蓋率,但核銷行為不改變貸款凈額,不良資產核銷還需謹慎對待。債務重組的優點是處置成本相對較低、回收率高,但也存在交易復雜程度高、操作較難、處置周期長的缺點。

去年不良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158.81億

實際上,銀行加大核銷力度只是我國銀行業加速出清不良資產的一個縮影。除了核銷,掛牌轉讓債權包、與資管公司合作、不良資產證券化等也是當下諸多銀行所青睞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

簡單瀏覽下各大金融資產交易所網站便會發現,其中不乏銀行不良債權資產的掛牌信息。例如,海峽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不良資產轉讓公告”一欄中,今年以來僅福建海峽銀行泉州分行就掛牌了三則不良債權資產轉讓的信息,涉及債權總額超過1.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處置不良資產的措施中,不良資產證券化越來越受到機構的青睞。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2018年銀行間信貸ABS市場運行報告——不良資產證券化專題》顯示,2018年全年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行規模為158.81億元,發行數量為34單,均高于2017年19單項目共129.61億元的發行量。

在羅榮華看來,不良資產證券化可以提高不良資產的流動性和處置效率,但由于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對不良資產包現金回收金額和時間難以可靠估計,以及合格投資者相對匱乏等問題。未來在活躍的交易市場逐漸形成后,不良資產內在價值得以反映,有望獲得更高的轉讓價格。

專家:有助于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給

近期,國新辦舉行堅決打好防范金融風險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既要打好攻堅戰,同時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王兆星強調,下一階段要始終緊盯幾個重要的風險領域,包括“繼續加大力度處置銀行機構的不良資產,同時要控制新的不良貸款增長。在經濟下行過程當中,不良貸款增長的壓力較大,既要化解存量不良貸款,還要有效化解增量不良貸款”。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加速出清不良資產,從宏觀上看,有助于減少無效、低效金融供給,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給,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微觀上看,有助于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減輕歷史包袱改善自身盈利狀況,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談及未來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總的原則和方向是,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處置為主,行政化為輔,綜合考慮銀行經營的現實需要和可持續性,盡量避免因為處置不良資產所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王軍進一步補充道。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表示,未來銀行在不良資產的處置方面可探索嘗試一些新模式。他舉例債轉股,“債轉股可以小范圍應用于因暫時性經營不善或行業周期影響而出現困難的企業,在銀行實行債轉股轉為股東后通過參與企業經營決策、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有望使企業經營回歸正軌,從而間接緩解不良貸款壓力。”

另外,羅榮華提到,互聯網資產處置平臺可減少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傳統模式線下交流的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提高處置效率。同時,監管機構也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加強市場監管,提高監管能力及效率。未來隨著互聯網處置平臺信息披露標準化與規范化的不斷提升,借助互聯網平臺處置不良資產將成為可能的新方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不良貸款 核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