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8 22:22:28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引發社會積極關注和討論,認為科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每經記者|胡琳 每經實習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出臺,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內容明確細化。各領域企業結合自身優勢踴躍行動,積極投身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性機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澳門特區政府設立的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與微眾銀行簽署合作協議。
微眾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馬智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規劃綱要》發布后,引發社會積極關注和討論,認為科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月27日,澳門特區政府設立的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與微眾銀行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城市、民生服務、政務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
事實上,澳門特區政府早就將建設智慧城市提上議程。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主席馬志毅指出,澳門特區政府于2016年發布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澳門建設智慧城市提出明確要求。上周出臺的《規劃綱要》也提到要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同時,馬志毅表示,目前,適合把建設智慧城市工作延伸到非政府機構,倡導公私合作的模式,讓所有相關者能夠共享城市智慧化轉型所帶來的多重機遇,推動創新創業,為城市和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選擇、創造更多機會。
馬智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合作更多是技術方面的合作,并不涉及業務。雙方為技術合作,不觸碰個人隱私數據。澳門特區對個人隱私保護的要求很高,歐盟GDPR法案對個人隱私也提高要求。因此對區塊鏈而言,要逐步落地、優化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數據解決方案,澳門是一個非常好的試點。
據悉,雙方合作的首個項目是基于“WeIdentity”實體身份認證及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展開,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跨機構身份認證和數據合作,為澳門特區的電子政務服務提供技術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區政府也在推動創科發展,而發展智慧城市正是其中之一。2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本屆特區政府推動創科發展,集中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四大范疇,并確保投放足夠資源,承擔額至今已超過1000億港元。
除此之外,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也是《規劃綱要》中重要的一環。
“《規劃綱要》發布后,引發社會積極關注和討論。我覺得科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馬智濤告訴記者,“比如,我從港珠澳大橋過來澳門,發現有的車掛了三個車牌,為什么呢?就因為不同地區信息溝通不方便。而科技能夠在尊重三地差異的同時,處理好三地的融合。”
長期以來,部分民營企業存在信息不透明、管理欠規范等問題,銀企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難以準確為客戶“畫像”,不敢輕易放貸。
如何進一步推進機構之間信息的整合,挖掘民營和小微企業數據信息成為解決民企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當務之急。
而供應鏈金融正好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馬智濤指出,供應鏈上有很有實力的核心企業,但核心企業的供應商往往都是一些小微企業。過去,這些小微企業去銀行融資會遇到很多困難。現在通過供應鏈的解決方案,基于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信息,對核心企業的供應商進行授信,提供融資服務。
目前,供應鏈金融成為騰訊金融科技、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巨頭進入的重點領域,一些交易銀行也將其作為下一步重點業務。
馬智濤表示,微眾銀行將基于區塊鏈技術發展供應鏈金融,一是該行自己發展核心企業,二是與城市商業銀行開展“銀銀合作”,由微眾銀行提供基層技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