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股市上漲,機構卻“趴窩”?調研數據創5年來最低

華爾街見聞 2019-02-27 19:35:26

2019年來大盤持續上行,而機構調研卻并不積極。1月份成為5年以來最消極1月的同時,2月份機構也“沒大心思”,較少跑動。這背后說明了啥?

Upload_1551267222167.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牛股千萬只,投機兩行淚。對于資金量巨大的機構來說,赴上市公司一線調研是比不可少的“功課”。

但在市場漲勢如虹的當下,這個慣例居然被打破了。

根據資事堂的統計,雖然大盤持續上行,但2019年的1月份和2月份,機構調研都異常消極。今年1月份已經是5年以來機構調研最消極的1月,而2月份似乎情況也沒改觀。這究竟是什么原因?

成機構最消極2月份

節假日、報告季等因素影響下,機構調研次數的月數據多較為固定,橫向對比每月的機構調研數據,與大盤之間往往形成微妙的關聯。于有經驗的投資者而言,機構調研數據常常作為衡量市場熱度的參考。

華爾街見聞梳理5年以來的資管機構對A股調研數據發現,機構調研數據中,月調研次數相對穩定,并與大盤總體漲跌間存在一定的客觀聯系。

梳理2014年以來數據可知,機構月調研數量環比差距不大。(機構調研數為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次數,多家機構結伴拜訪亦算作一次,此外,統計口徑為機構調研發生日期,而非機構調研公告發布日期。)

如2014年以來,3月份、4月份、12月份的機構調研次數相差最高不超過100次。每年月度間數量受到春節、十一假期等影響,2月份、10月份調研數均驟減。2014年以來,機構每年調研數較高的月份為5月和11月。機構調研數量在每年2月份及10月份長假期間有明顯的降低。

此外,機構年總調研數量相差也較小。2014年以來,年機構調研數量最多為2016年,機構全年調研8938次,調研數量最少為2018年,全年調研數量7357次。

1月4日,滬指到達目前年內最低點2440.91,隨后一路上行,2月27日收于2953.02點。

然而,機構調研次數卻并未相應上行。

1月份機構調研上市公司443次,為2014年以來最低。2月份尚未結束,上市公司公告發布時間有所延遲,但截至2月27日,已發布公告機構調研次數僅為170次。上市公司多在幾天內甚至當天發布機構調研公告,2月份機構調研次與170差距不會太大。

機構調研數暗藏玄機

如以月機構調研數量與同期數量平均值之差界定機構是否處于消極調研狀態,并將小于同期平均調研數100次的月份認定為消極調研,那么五年以來,出現消極調研的月份,大概率出現了當季甚至當年的大盤低點。

如2014年5月份機構消極調研低于同期平均調研數105.2次,5月22日滬指出現2014年二季度最低點。2017年1月份,機構調研數量較同期平均值低109.8,當月滬指出現一季度最低點3044.29點(1月17日),隨后在2月下旬收復3200。

由此,盤點五年以來機構“消極調研”月份,的確常現季度或年度大盤低點,隨后雖不一定“高歌猛進”,但的確迎來了短期低點。而如“按圖索驥“,反之查詢機構“積極調研”期間大盤,可尋到2016年1月份(較同期平均高144.2次)等全年頂點等年內或季度點。

2019年1月份及2月份,機構調研次數均較5年平均值低200次以上,分別少了227次和225次。這是否意味著目前仍處于階段底部?資事堂將持續關注。

華爾街見聞 侯小溪

責編 李語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股市 上漲 機構 調研數據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