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7 19:33:01
每經記者|張祎 每經實習編輯|易啟江

成都IFS大熊貓雕塑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這些天,成都又刷屏了。這次,是因為即將進入中國舉辦理事會年會的泛美開發銀行(IDB,以下簡稱“泛美行”)。
泛美行,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區域性政府間開發金融機構,將于2019年3月26日~31日召開第60屆理事會年會。年會由中國人民銀行、泛美行主辦,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承辦。
這是一場值得載入史冊的國際盛會。因為今年不但是泛美行成立60周年、中國加入泛美行10周年,也是泛美行第一次將年會舉辦地放在中國。
一年多前,經過推薦、考察、打分等一系列比選,成都最終脫穎而出,被泛美行選定為年會“會客廳”。
“基礎設施完善”“承接過許多國際重大活動”“航空運輸便利”“文化豐富悠久”……泛美行一體化和貿易部主任法布里奇奧·奧佩蒂(Fabrizio Opertti)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不吝對成都這座城市的稱贊。
此前,《財富》全球論壇、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多個國內外金融領域盛會也均相中過成都作為會議舉辦地。透過這些目光,不難看到,這座城市除了擁有出色的軟硬件設施,作為“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之城,其身上的“金融”羽翼也愈發豐盈。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2019年春節長假剛結束,“2019年泛美開發銀行年會成都市執委會”(以下簡稱“執委會”)的工作人員就緊鑼密鼓進入了會議籌備倒計時狀態。
2月14日,執委會辦公室第四次工作會議在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召開,專題研究泛美行年會相關推進工作。不到一周后,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主持召開了執委會第二次工作會議,強調高質量辦好本屆泛美行年會。
成都的積極準備,與該年會的重要性密不可分。泛美行成立于1959年,共擁有48個成員國,理事會作為其最高決策機構,每年都會舉辦年會,由各成員輪流承辦。年會上,成員國財長或央行行長將共同探討全球及拉美地區經濟金融形勢、發展戰略和泛美行集團經營策略。
6天會期、5場重磅活動、預計數千人參會,成都作為承辦城市,面臨著“級別高、規模大、會期長”的巨大挑戰。但本屆年會作為我國金融領域的重要主場外交活動,其所能賦予的“增強在世界金融領域顯示度、擴大城市國際影響力”機遇,也并非每座城市能享有。
實際上,近年來,金融領域還有許多重量級會議紛紛選擇落地成都,成都的“金”字招牌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目光。
作為世界最高規格的財經會議之一,《財富》全球論壇第一次走進中國西部,就選擇在了成都。2013年6月,以“中國的新未來”為主題的第十二屆《財富》全球論壇在成都舉辦,全球600多位嘉賓接受邀請出席論壇,參會企業250多家,規模為歷屆之最。
二十國集團(G20)也曾與成都結緣。2016年,G20杭州峰會前的最后一次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即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在成都召開。與《財富》全球論壇不謀而合的是,這也是該會自誕生以來首次移師中國西部。
2016成都新金融高峰論壇、首屆天府金融博覽會和2017天府金融論壇、2018天府金融論壇、2018中國成都交子金融科技創新峰會、2018中國產業與金融專題論壇、2018國際金融科技論壇、2018亞信金融峰會……在成都召開的大大小小金融盛會也顯示了,這座城市的金融產業——有戲。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東部資金加速向西部涌入,各類產業資源不斷匯聚,金融業快速崛起,使得西部成為新興產業生長沃土和金融市場潛力之地。作為西部第一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成都可謂是中西部地區金融資源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此地自古經濟繁榮,要素齊備,有著先天的歷史和區域優勢成為金融高地。早在北宋時期,成都在繁榮的商品經濟中孕育出了世界最早的流通紙幣“交子”。千年之后,這座城市又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張股票以及第一個股票場外交易市場,至今被銘刻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脈絡之中。
“金融中心”,就在這深厚的金融創新土壤和不斷壯大的城市經濟中,成為了成都肩負的國家使命。
早在1993年,成都即被國務院定位為西南地區金融中心,2010年又被提檔升級為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
2016年4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 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 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一年后,2017年4月,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成都今后五年的總體目標將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按照功能設定,建成西部金融中心成為了成都全面提升城市能級水平的重要支撐。
很快,相關舉措出臺。2017年5月11日,《成都市金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進一步明確了成都“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務西部、輻射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標。
規劃提出,緊緊圍繞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立足西部金融中心建設重點功能性需求,做大做強金融機構集聚中心、金融市場和交易中心、金融后臺和服務中心、金融人才聚集中心,以自貿區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要素市場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創投融資、金融結算和新型金融先行區。根據規劃,到2020年底,實現成都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2200億元以上,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2%以上。
經過多年建設,已穩坐中西部金融綜合競爭力首位的成都,已不再滿足于金融資源的聚集,而是更加強調金融要素的盤活。
2018年2月8日,成都召開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大會,提出加快構建業態豐富、創新活躍的高水平現代金融產業體系,率先在“科技金融”“農村金融”“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六大領域實現突破,著力打造幾項全國“單打冠軍”。
大會結束兩個月后,成都出臺了推進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的綱領性、全局性、宏觀性文件。2018年4月1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見》和《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提出力爭到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達2500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3%左右,建成“立足四川、服務西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西部金融中心”。

成都中國-歐洲中心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2010年被國務院定位為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后,“十二五”期間,成都金融業綜合實力逐步增強,成為地區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成都金融業年均增長率達到14.4%;2015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254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1.6%,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占比排名僅次于深圳。截至2015年末,成都各類金融、準金融機構達到了1800余家,外資金融機構數量、資產規模和盈利指標均領跑中西部。
記者從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目前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已初步實現了“從體量規模積累向核心功能凸顯”“從傳統金融集聚向新金融生態圈構建”“從自身吸附式擴張向服務對外開放輻射式發展”三個轉變。
2018年,成都金融業增加值1750.2億元,占GDP比重12%,比2017年提高0.4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末,成都本外幣存款余額3.78萬億元,全國排名第六;貸款余額3.26萬億元,全國排名第七;保費收入927.1億元,在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各類金融機構及中介服務機構增至2500余家,不少金融機構把全國總部和西部總部設在了成都。
第10期“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成都位居全國第六、中西部第一;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成都排名全球第79位,較上期提升3位,繼續領跑中西部。
此外,當地創投融資也在持續活躍。截至2018年末,成都實現直接融資3609.2億元,在中基協備案的基金管理機構374家,管理基金644只,基金實繳規模1229.6億元,位居中西部第一位。
金融競爭中,一場以新金融產業生態圈打造為標志的頂層競爭正在加速,這一賽道上,成都已謀先機。在保持傳統金融機構規模化集聚領先優勢的同時,成都用兼容并蓄的姿態迎接新金融機構的產生,并率先在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創新突破——
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構建了“研、孵、產、投”為一體的金融科技孵化基地,已入駐企業67家、研發人員逾1200人;“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累計服務超過2.5萬家企業成長,入選國務院13項具備復制條件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舉措;“農貸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了282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中心和2679個服務站,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供應鏈金融多式聯運提單融資超百例,成都自貿區位列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金融管理與服務創新”第一名;西南地區首家文化金融專營機構“成都銀行錦城文創支行”成立;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文創產業基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