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27 19:18:06
2018年,在一些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共有111208人提出440491條意見;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共有67291人提出131207條意見——民眾的廣泛參與,也反映出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觀念已深深植根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進程中。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上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全年共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1件,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47件次,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3件,正在審議的法律案11件。這也成為歷屆常委會履職第一年審議通過法律法案數量最多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年里,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也已深深植根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進程中。以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為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征求意見期間,社會各界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共有111208人提出440491條意見;而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共有67291人提出131207條意見。
民法典草案、個人所得稅法……社會大眾對于這些將深刻改變普通人生活的法律,提出了哪些意見和建議?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過程中又是如何做出回應的?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就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近年來,圍繞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舉借的債務,到底應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還是應由舉債一方來承擔,相關爭議持續不休。因此,如何在法律中妥善處理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一直為社會各界所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表示,關于夫妻債務問題,現行婚姻法沒有具體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債務、共同債務的認定和承擔。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近年來引發了較大爭議,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修改了此前司法解釋關于夫妻債務認定的規定。目前看來,司法解釋基本平息了爭議。因新司法解釋剛出臺實施不久,尚需要進一步觀察實踐效果,再研究如何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作出相關規定。草案目前對現行婚姻法的有關規定未作實質性修改。
隨著民間借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問題日益累加,民間借貸糾紛大量成訟涌入法院。是否要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將民間借貸納入規范范圍,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話題。
石宏向記者介紹說,目前的民法典合同編草案第十二章對借款合同作了規定。有的意見提出,民間借貸對金融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為了解決民間借貸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防范金融風險,建議草案將借款合同區分為金融借款合同和民間借貸合同,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定。立法工作機構對此高度關注,就合同編草案中的借款合同,專門選擇到民間借貸普遍、問題多發、處理經驗豐富的區域開展調研。
民間借貸是民間為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金融借貸供給不足等問題而產生的,這個問題較為復雜,涉及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社會信用體系和經濟政策等諸多問題。從合同法的角度,對借款合同是否有必要區分金融借貸和民間借貸、如何規定,需作進一步調研論證。目前立法工作機構正在對這個問題作重點研究。
除民法典編纂工作外,個人所得稅法大修也是2018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中的焦點。
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對個人所得稅法作出第七次修改。本次修改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大轉變,個人所得稅制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對于此次個稅法大修,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評價稱,本次修改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調整優化了稅率結構,提高了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擴大了低檔稅率的級距;把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支出設為專項附加扣除,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
王瑞賀特別強調,為了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實際情況,草案審議過程中充分吸收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將贍養老人支出確定為專項附加扣除項目,予以稅前扣除。
除個稅法大修外,有關負責人還向記者介紹稱,2018年內,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還制定了多部稅收法律,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進程明顯加快。
王瑞賀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稅收立法工作。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增值稅法、消費稅法、資源稅法、房地產稅法、關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耕地占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契稅法、印花稅法、稅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列入立法規劃,并于2018年制定了耕地占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修改了個人所得稅法,同時對資源稅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在貫徹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下一步,將按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安排,繼續做好稅收立法相關工作。同時,也將督促有關部門按照實施意見確定的時間節點要求,抓緊相關稅收法律的起草工作,盡快將相關稅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保證按時完成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改革任務。
2018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在2019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當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之前,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務限額5800億元、新增專項債務限額8100億元,合計13900億元。授權國務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授權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這一授權的期限是如何決定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預決算審查室主任何成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讀稱,根據有關法律關于授權期限規定的精神,授權都是有期限的,這個授權的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是在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的授權。
此外,何成軍還向記者強調,授權決定中明確,為了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國務院每年提前下達的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應當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并根據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的需要確定。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