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1-26 21:58:23
彭博社稱,在怡和控股周四盤中閃崩、在短短幾分鐘內暴跌83%之際,有超過12家對手方趁機低價搶購。此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要求撤銷交易或修改價格。
圖片來源:攝圖網
彭博社稱,在周四怡和控股股價閃崩導致410億美元虧損之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發現,該股換手率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兩家銀行要求對手方取消交易,或者修改交易價格。
知情人士稱 ,其中一些修改要求,是要對手方以更高價格達成交易。目前并不清楚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盤前賣單導致了股價暴跌,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這兩家銀行均拒絕置評。
周四,怡和控股(Jardine Matheson)早盤盤前交易時段股價閃崩,一度暴跌83%,至10.99美元。同前一日收盤價66.47美元相比,等于瞬間蒸發410億美元。此后幾分鐘,股價又大幅反彈。

整個過程約有167500股易手。按照每股最大虧損55美元計算,16.75萬股成交虧損達到921.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高達6264萬元。
彭博援引知情人稱,當日,有超過12家交易對手方趁暴跌之機搶購股票。
當時市場懷疑這是“胖手指”(中國大陸也稱烏龍指)失誤。
不過,當日新加坡交易所稱,怡和控股暴跌不是“胖手指”造成的錯誤交易,因此,沒有撤銷有關交易的理由。
交易所表示,有關賣單一般是來自機構方面的市場參與者,預示平衡價跌至10至11美元對市場和參與者透明,但開盤后賣單繼續進來。
此外,新交所認為,當時交易有序,沒有操縱的跡象。有關訂單并非“胖手指”的錯誤或者市場人士的任何系統問題造成。交易所將此次下跌歸因于開盤前的大量拋售訂單。
怡和控股集團發言人杰西·崔當天表示,該集團意識到發生了交易錯誤并且“交易所現在應該介入以解決問題”。
怡和洋行于1832年7月在中國成立。怡和洋行曾是著名老牌英資洋行及鴉片走私商,遠東最大英資財團,清朝時向中國走私鴉片毒品。怡和洋行對香港早年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開設的歐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國公司。
1958年,凱瑟克家族買入渣甸家族手上所有的怡和股份,成為怡和的大股東,目前由凱瑟克家族領導。 今天的怡和是一家業務多元化的國際集團,組成集團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在百慕大注冊,發行6.35億股份,在新加坡及倫敦兩地上市。
(華爾街見聞 祁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