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7 21:41:07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上表示,這幾年國有企業一直在推進提質增效,比如中央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了0.4元,這個數好像聽起來很小,才4毛錢,但是中央工業企業20多萬億元的銷售收入,這一算賬就是近千億元的利潤。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在本周剛剛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由于披露了2018年全年央企營收的整體數據,也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
數據顯示,2018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9.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1.7萬億元,增長16.7%,收入、利潤均創歷年最好水平。與此同時,當年全國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利潤總額3.4萬億元,增長13.2%。
在整體經濟形勢穩中有變的大環境下,央企是如何創下如此超預期的業績的?對此,在1月17日國新辦舉行的2018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作出了全面的解答。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此次發布會上,有記者向彭華崗提問稱,在2018年經濟壓力下行加大的情況下,央企創造了歷史最好的利潤水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對此彭華崗解釋說,首先,大環境是決定國企營收增長的重要因素。央企利潤水平得益于國家宏觀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消費大國,也是一個市場大國,中央企業在參與經濟建設過程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此外,央企的利潤增長得益于國家根據經濟形勢發展作出的政策調整,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對于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條件。
與此同時,彭華崗還強調,中央企業自身在加強管理,在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激發活力和動力,也不斷地降本增效,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
“這幾年國有企業一直在推進一項工作叫提質增效,提高發展質量,增加效益,這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央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了0.4元,這個數好像聽起來很小,才4毛錢,但是中央工業企業20多萬億元的銷售收入,這一算賬就是近千億元的利潤。”彭華崗說。
2018年12月28日,國資委正式對外發布了新一輪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的全名單。航空工業集團、國家電投、國機集團等11家央企,被列入此次試點企業行列。
名單確定之后,這些被納入改革試點的企業究竟都會做些什么?對此,彭華崗也在發布會上作出了明確回應。他強調,試點企業在集團與子公司的關系上要進一步加快轉型,賦予下屬企業更多的經營自主權,把管理的重點從直接管控轉向戰略管控,建立規范、專業高效的總部管控模式,把總部真正打造成為產業培育的牽引、風險管控的樞紐、公司治理的典范。
在試點企業中,集團總部如何落實上述要求,實現職能轉變?在發布會上,彭華崗以一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國投)的案例舉例稱:“國投電力公司的電力投資過去是要公司總部董事會定的,它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這些投資的權限就交給它了,責任也交給它了,做決策會更加謹慎。”
同時,彭華崗也對于接下來試點企業是否會考慮采納“兩層管理體制”(即政府直接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監管國有投資控股企業的模式)回應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要改變它的管控模式,也就是說未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不是說直接去操作、直接去經營這個產業,直接經營產業的公司是在它所控股或者所參股的公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可以叫“兩層管理體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