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30 12:08:31
排名前9位的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武漢、蘇州、廣州、合肥、西安、貴陽、烏魯木齊,其中,成都位居第一。
每經記者|謝孟歡 每經編輯|官遠星
“引領作用”“龍頭作用”“中心城市作用”……這些在區域經濟的評價中的“常用詞”,事實上都指向一個熱詞,那就是“城市首位度”。
12月27日,《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成果發布會在南京財經大學舉行,《報告》對我國省會城市首位度發展進行科學全面的研究,而其中,成都的城市首位度表現亮眼,總指標綜合得分排名第一。
《報告》發布人、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成都的排名高,說明在中西部的引領作用一枝獨秀。”
的確如此,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近年來,成都在產業、人才聚集以及創新競爭力加劇的同時,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吸納優質資源要素,再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已然成為了區域協同的“領頭雁”。
成都綜合得分全國第一
早在1939年,馬克•杰斐遜提出了城市首位律概念。指的是一定程度上城鎮體系中城市發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換句話來說,省會城市首位度越高,說明該城市在交通、醫療、教育等資源較為集中。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區域經濟加速,首位城市的意義也遠不止“資源集中”這一點,“引領”“帶動”才是關鍵詞。
因此,相較于傳統的城市首位度,《報告》采用廣義首位度,從城市的規模、產業、功能三方面選取了36個評價指標,反映各城市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對此,張為付也解釋,“傳統的城市首位度反映的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但不能反應深層次問題,我們在傳統規模的基礎上增加到3個一級指標,36個二級指標。”
《報告》研究發現,從總指標綜合得分排名來看,除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外,東中西部各省會城市得分差距不大,空間分布較為均勻,排名前9位的城市分別為成都、杭州、武漢、蘇州、廣州、合肥、西安、貴陽、烏魯木齊,其中,成都位居第一。
而就規模首位度綜合得分來看,東部城市得分較高,優勢明顯。全國排名前九位的城市分別為廣州、成都、武漢、蘇州、杭州、南京、長沙、鄭州、濟南。成都位居第二。
功能首位度方面,排名前九位的城市分別是蘇州、貴陽、成都、海口、銀川、哈爾濱、西安、合肥、武漢。成都位居第三。
“成都的排名高,說明在中西部的引領作用一枝獨秀。”張為付說到,不過,成都對周邊地區虹吸效應,未來“涓滴效應”有待提高。
區域協同“領頭雁”
近年來,在人口等資源向中心大城市、都市圈集聚的過程中,省會城市作為省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更大的作用在于,在首位城市的引領下,區域能協同發展。
而從《報告》中也不難發現,在一些城市首位度相對指標中,東北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得分超過東部城市,具體來說,東部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距小、發展更為平衡,而中西部城市則往往一枝獨秀。
拿東部省份江蘇來看,蘇州的城市首位度高于南京,張為付便表示,“雙子星”的模式是區域經濟發展由競爭合作走向合作競爭的標志。
因此,對于中西部而言,下一步,區域首位城市的輻射效應需進一步增強。在成都,“溢出”的輻射效應正在加強。在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看來,成都已實現從“墻內開花墻外香”到“墻內開花滿地香”的涅槃。
就在今年,四川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的戰略部署,不僅在四川區域發展歷史上首次將成都定位為“主干”,前所未有地突出了成都在四川發展全局中的龍頭地位和關鍵作用,更是前所未有地賦予了成都在世界城市體系中參與合作競爭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意味著,作為區域首位城市,成都將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