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深度:中信證券大舉收購廣州證券,預示券商“并購大年”將至?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6 19:47:18

對于中信證券此次市場化并購是否會觸發行業內的新一輪并購潮,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進行了多方采訪。有券商行業人士認為,對中小券商而言,最核心的應該是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和當地的一些政商關系;未來兼并重組熱不僅僅會發生在券商行業。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500841706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新一輪的浪潮隱約到來之際,頭部券商的相關動作自然引人注目。

日前,中信證券公告稱,籌劃發行股份收購廣州證券100%股權,交易對方為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廣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發生于2014年的上一輪券商并購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同一控股股東旗下券商為排除“一參一控”問題實現上市進行的整合,二是為擴大規模而進行的市場化并購。

對于中信證券此次市場化并購是否會觸發行業內的新一輪并購潮,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進行了多方采訪。有券商行業人士認為,對中小券商而言,最核心的應該是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和當地的一些政商關系;未來兼并重組熱不僅僅會發生在券商行業。今年三季度以來,監管層出臺了不少鼓勵兼并重組的政策,預計明年可能會是個并購大年。

廣州證券面臨經營壓力

在券商“頭部效應”趨于明顯的情況下,“固本補短”、盡量跟上行業領先券商的腳步,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區域優勢是當下業內眾多中小券商的立足之基。不過在“頭部效應”和市場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背景下,中小券商的適應環境和抗風險能力顯然要弱于頭部券商。

公開資料顯示,從近年來的經營表現來看,廣州證券的波動較大,無論是公司的整體業績還是各項業務都呈現了較明顯的周期性。

2015~2016年是廣州證券的業績高峰,之后隨著收入的下滑,凈利潤也加速下滑。據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前11個月廣州證券的凈利潤虧損1.19億元。

經紀業務方面,據廣州證券官網顯示,目前公司有135個證券營業部,除了廣東省內,還在全國多地有分公司。不過近年來受傭金率持續下降和行情波動影響,公司經紀業務難以維持穩定的收益。

投行業務方面,2015~2016年,廣州證券的排名曾從業內的40名快速上升至24名,不過2017年又跌到40名以外。據Wind資訊統計,從2013年12月起,5年來廣州證券只完成了3單IPO業務,顯示投行業務整體偏弱。此外,由于客戶資質不高,廣州證券債券承銷業務也有風險隱患;資管業務同樣有明顯的周期性。

近年市場化并購不多見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看起來“資質平平”的券商,卻讓中信證券舍得可能斥資近百億元來收購,這一大手筆市場化收購案例在近年來的券商行業中較為罕見。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從行業人士了解到,發生于2014年的上一輪券商并購潮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同一控股股東旗下券商為排除“一參一控”問題實現上市進行的整合,二是為擴大規模而進行的市場化并購。通過第一種模式實現并購的案例有:國泰君安并購上海證券、申銀萬國合并宏源證券;通過第二種模式實現并購的案例包括:方正證券收購民族證券。

不過由于國內不少中小券商的大股東都是地方國資,所以近幾年國內券商之間真正市場化的并購案例還不多見。值得注意的是,廣州證券大股東越秀金控同樣有地方國資背景,其實際控制人為廣州市國資委。

然而,券商作為市場主體,其自身也面臨著不少現實的壓力。從已經披露的1~11月券商業績情況來看,今年券商面臨著全行業的業績下行壓力。

近期,長江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高級研究員徐一洲曾表示,相比大型券商,今年小券商的利潤壓力比收入壓力更大。這主要是因為2012年以來,小券商激進擴張,導致剛性成本加大,而在行業下行階段,成本又不能與收入同步減少。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計劃被收購的廣州證券近年來同樣有不少擴張的動作。2016年以來,廣州證券營業部開始全國擴張,不過由于傭金率下降、市場持續低迷以及智能投顧的興起,公司新設的營業部虧損面較大。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2012年券商業務創新大爆發以來,券商更多的是靠資本金賺錢,因此對券商的估值更多地從PE切換至PB。未來對于廣州證券這類尚未實現上市,而且由于業績下滑、上市難度將加大的中小券商而言,壓力無疑更大。

客戶資源是核心

在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消息落地后,市場上就有觀點認為:作為行業排名第一的券商,中信證券此次逆勢收購廣州證券,會否觸發券商行業并購潮?

雖然就經營層面來看,廣州證券看起來“質地平平”,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收購各有訴求,也能反映出一些行業具有共性的問題。

某長期研究券商發展戰略的券商行業人士向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分析認為,中信證券此次收購廣州證券,應該是“兩廂情愿”的事。

“對廣州證券的股東而言,從目前行業和公司面臨的一些發展態勢來看,此次被收購不失為一個理性的選擇。首先,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估計今年全年廣州證券很有可能也是虧損。如果明年業績仍然沒有起色,公司可能面臨連續2年虧損。

此外,公司的一些業務還不排除有風險隱患,在現在的形勢下,這無疑增加了廣州證券的IPO難度。在‘頭部效應’之下,現在中小券商的排名要想‘逆襲’比較難,對此廣州證券的股東應該自己有判斷。

另外,國內券商行業向外資開放,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大行進入國內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放開了券商牌照。而外資大行在資管、投研、投資銀行等業務都有背靠全球布局的能力,到了國內很容易做出特色,未來中小券商面臨的競爭格局會更嚴峻。”

該人士表示,根據公告,此次收購將通過定增的方式進行,未來廣州證券原來股東手里持有的券商股份將變成中信證券的股份,這或許也是原來股東愿意接受的。

另外,他指出,對中信證券而言,歷史上就有通過并購進行擴張的先例,所以這次收購也不算意外。“對于中小券商而言,最核心的應該是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和當地的一些政商關系。相信被頭部券商收購后,廣州證券原有的客戶忠誠度會得到增強。這將有利于優化中信證券在經紀業務等方面的布局。”

最后,該人士認為,未來兼并重組熱不僅僅會發生在券商行業。“今年三季度以來,監管層出臺了不少鼓勵兼并重組的政策,預計明年可能會是個并購大年,而并購也是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

并購重組或成券商投行業務新亮點

來自證監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1~9月份,全市場發生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近3000單,同比增長69.5%,已超去年全年總數;交易金額近1.8萬億元,同比增長46.3%,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對此,中銀國際日前發布觀點稱,并購重組規則持續松綁,配合對并購重組監管的簡權放政、基礎性制度的完善,預計2019年并購重組業務的數量與規模以及在投行業務中的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將成為券商大投行業務發展的新亮點。

也有分析認為,雖然未來券商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是大勢所趨,然而除了已十余年未做過定增的中信證券外,其他的頭部券商未來一段時間運用定增的方式進行大規模兼并收購的空間可能也不大。今年,包括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等在內的頭部券商有的剛完成定增不久,或有相關定增計劃正在推進中,這些定增的金額規模都在百億元以上。

不過這些券商的定增預案都沒有將并購作為主要目的,例如廣發證券的定增資金用途主要包括“加快推進集團化戰略,增加對全資子公司的投入”、“提升證券金融服務能力,主要用于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資本中介業務”、“加大拓展FICC業務”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定增資金的主要投向也與之較為相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信證券 廣州證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