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王鵬舉:電視劇可以和唐詩宋詞相媲美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26 00:28:58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實習編輯|杜 毅    

▲王鵬舉 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作為從業35年的資深電視劇人,王鵬舉“這半生,為電視劇喜、為電視劇憂”。

“我是個老電視劇人,1983年我參與編劇、制片拍攝的電視劇《又是寒冬落雪時》在央視一套播出,我從此進入了電視劇行業。現在35年了,我人生一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電視劇這個行業,為它歡喜為它憂。”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鵬舉說。

即便那個時候技術不如現在先進,眼界也不如現在開闊,經驗更不如現在豐富,但絲毫不影響王鵬舉和那一輩人用滿腔的熱情去投入這個行業。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創造出中國電視劇40年的輝煌歷史,他們那批人也成為了改革開放這40年以來的電視劇行業的中堅力量。

王鵬舉表示,“電視劇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影響力最大,受眾最多的一個文藝品種。它取得的成績雖然僅有短短的40年,但是它可以和歷史上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來媲美。”

中國電視劇的希望在于青年人

王鵬舉認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未來中國電視劇的希望是在青年人的身上。64歲的他經常想到毛主席1957年說的一段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那一年毛主席恰好64歲。“所以今年我在回顧這段話的時候體會是非常深刻的,也恰恰在這一年我們設立了電視劇‘初心榜’,所以我欣然答應來當這個首席評委,而且將來還準備把這個活動更好地辦下去。”

江山代有才人出,美好的生活總是由一代代的年輕人接棒創造。當下的年輕人之于從前,因為出生在比較富足與和平的年代,所以尚缺乏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缺乏對生活特別是對于苦難和貧民生活的深刻體驗,但王鵬舉仍然相信:“青年人是我們的未來,青年觀眾又是我們電視劇市場的未來”,“跟我們這些老幫菜相比,他們擁有先天的優勢和特點。他們受過現代教育,他們有系統的知識,他們對于外部世界比我們了解得多,對于美劇、韓劇、日劇、泰劇比我們有著更深的了解,對于現代科技的知識比我們掌握得多。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成長起來的,跟這一個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觀眾是心息相通的。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閱歷的增加,伴隨著我們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和不斷融入國際社會的步伐,他們一定會取得比我們更高更璀璨的成績,中國電視劇新的高峰一定是由他們來鑄就的。”

在王鵬舉的記憶中,中國電視劇6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時期是改革開放前20年,一個時期是改革開放后40年。“前20年應該說雖然也有一些作品,但總的來說還是作為文藝節目的一個形態而已,而且作品也很少。中國電視劇真正發展起來是改革開放后的這40年。”

而電視劇真正活躍起來的年代是上世紀90年代,那個時段相繼出現了《渴望》《北京人在紐約》《凱旋在子夜》《四世同堂》等一大批優秀作品。

未來一定會取得更輝煌的成就

到了21世紀,2001年,發生了兩個重大的關于電視劇的“事件”。一是廣電總局發文把合拍劇和引進劇挪到非黃金檔,把全國電視臺的黃金檔全部留給了國產電視劇。二是這一年廣電總局給民營的十四家影視制作機構發放了甲級電視劇制作許可證,從此民營企業就大量地進入了電視劇行業,推動著電視劇的快速發展。王鵬舉稱:“今天我們中制協的五百多個會員里面有90%已經是民營企業了。我們每年的電視劇產量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也是民營企業制作的。”

“可以說,中國電視劇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發展起來的。”回憶起這40年,王鵬舉總結出電視劇除了對名著的改編,對歷史的開掘,還呈現出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中國電視劇人不斷地認識生活,體驗生活,開掘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提取素材,創作劇本,拍攝出了一部又一部吸引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

從《喬廠長上任記》《我愛我家》《外來妹》到《溫州一家人》《情滿四合院》《產科醫生》等,特別是去年播出的《人民的名義》,把這些電視劇片名一念,王鵬舉眼中就浮現出電視劇為改革開放40周年描繪出的一幅恢弘、壯美的多彩的圖畫。“也正是因此,電視劇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影響力最大,受眾最多的一個文藝品種。它取得的成績雖然僅有短短的40年,但是它可以和歷史上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來媲美。”

中國電視劇誕生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視劇產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王鵬舉看來,仍然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創作上的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都需要避免。“我們中國電視劇擁有三個第一,產量第一,觀眾規模第一,播出數量第一,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成就。而且未來我們中國電視劇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隨著我們對這個行業進一步的反思和進步,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而且它還會在相當的一段歷史時期里,成為中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主要品種,對此我是充滿了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