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5 17:28:41
最近,上海煤炭交易所和祺鯤科技共同推出了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煤炭能源產業區塊鏈服務平臺”。該平臺是業內首個以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為依托,對煤炭大宗商品全交易現貨流程資產驗真,并注入金融流動性,實現資產證券化的平臺。
每經實習記者|黃鑫磊 每經記者 徐杰 每經實習編輯|梁梟
12月14日晚,上海煤炭交易所舉辦小型沙龍研討會 圖片來源:實習記者 黃鑫磊 攝
傳統大宗商品如何實現資產證券化?與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相結合或是一條可行之路。最近,上海煤炭交易所有限公司和上海祺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祺鯤科技”)共同推出了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煤炭能源產業區塊鏈服務平臺”。
據介紹,該平臺是業內首個以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為依托,對煤炭大宗商品全交易現貨流程資產驗真,并注入金融流動性,實現資產證券化的平臺。
“任何交易過程的真實性就是每一個環節的真實性。”祺鯤科技創始人兼CEO朱紹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祺鯤科技作為技術與服務提供方,主要解決了煤炭交易真實性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煤炭能源產業區塊鏈服務平臺”擁有“區塊鏈資產驗真+供應鏈金融服務”兩大功能,能夠對煤炭大宗商品交易過程中諸如貿易合同、執行訂單、結算單等各個環節的事項全程確權、驗真并上鏈記錄。
同時,該平臺在利用上述區塊鏈技術保證交易本身真實性的條件下,使煤炭大宗商品交易能夠脫離擔保、抵押和主體授信,實現資產證券化,轉向真正的現金流。
“我們實際上是把區塊鏈真正落到了一個實際的場景。”祺鯤科技CTO陳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本身已經越來越成熟,但區塊鏈在中國的落地還是缺少很多實際的場景,而平臺的核心是在區塊鏈的整個交易鏈條上,對相關交易事項做確信。
公開資料顯示,祺鯤科技創立于2014年9月,總部位于上海,是一家利用區塊鏈打包資產數字化及證券化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在上海和美國舊金山設有研發中心。天眼查數據顯示,祺鯤科技分別在過去三年里獲得KTB投資集團、盛方資本、鳳凰金融等機構數億元人民幣的投資。
記者了解到,祺鯤科技在用區塊鏈打包資產數字化及證券化領域擁有12項美國專利。“我們利用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其不可篡改性。”陳谷解釋道,在某些金融環境里,需要通過各個交易數據來驗證這是一個真實的交易,同時在融資過程中也需要保證資產的真實性,區塊鏈技術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平臺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11月開始運行以來,截至目前,在“煤炭能源產業區塊鏈服務平臺”上交易的煤炭總量達10.4萬噸,總融資金額達6262.7萬元,區塊增長量達65。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煤炭交易所成立于1992年,是中國唯一一家國家級煤炭交易所。上海煤炭交易所主要為能源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包括交易撮合、合同訂單管理、支付結算、大數據分析、供應鏈資產輔助管理等服務。
“目前煤炭產業鏈呈現‘橄欖型’的格局。”上海煤炭交易所有限公司總裁張慧表示,除了上游煤炭開采商和下游大型電廠、化工廠等,中游有30萬到50萬家煤炭貿易商,而且都是較小的私營企業,但它們為整個產業注入了資金的流動性。
據介紹,在煤炭貿易中,遠期交割是常見的現象,往往出現一份合同分為數筆訂單執行,每隔半個月或1個月發一次貨,完成全部交易需要數月甚至近一年時光,這對每一筆資產監管和貿易真實性帶來了極大考驗。
而在金融領域中,大宗商品交易是傳統業務,往往需要依靠擔保、抵押和主體信用背書才能完成交易,注入金融流動性。由于不能解決上述貿易過程中風險管理這一關鍵問題,目前主體信用融資越來越困難,融資成本也越來越高。
“解決貿易真實性,一定是基于供應鏈。”張慧對此判斷道,在區塊鏈的加持下,每一筆資產的過程監管不可能像傳統的供應鏈金融,而是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監控每一個節點的物流狀態信息。
張慧說:“我們不是這個數據的擁有者,也不是資金的擁護者,而是和那些合作伙伴、金融機構、還包括港口碼頭上的發運站,共同來搭建各個節點。他們既是數據的提供者,也是整個后期的獲益者,我們構成了這種分賬機制,所以我們相互之間利益是一致的。”
而在祺鯤科技方面看來,大宗商品資產證券化交易利用區塊鏈技術完成,適用的商品種類不僅僅局限于煤炭,未來也適用于國內大米、棉花、大豆等,同時也能拓展到國際貿易,如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