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7 20:38:58
由私募排排網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對沖基金年會》在南京舉行,本屆年會以“破局·重塑,共創對沖基金新氣象”為主題,匯集諸多業內頂級私募大咖、投資機構掌門人以及海內外資深私募精英共赴盛宴,就國內私募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2019年的投資機會等深刻問題進行了務實的探討。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2018年12月7日,由私募排排網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對沖基金年會》在南京舉行,本屆年會以“破局·重塑,共創對沖基金新氣象”為主題,匯集諸多業內頂級私募大咖、投資機構掌門人以及海內外資深私募精英共赴盛宴,就國內私募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2019年的投資機會等深刻問題進行了務實的探討。
那么,私募大佬們都在重點關注哪些領域和行業呢?明年有哪些風險點和“地雷”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呢?
現在回過頭來看2018年,其實二三季度整體市場偏好下降是超出預期的,沒想到市場會這么弱,所以今年年初我們是偏謹慎的。后面出現了中美貿易關系這個事,其實我自己認為,中美貿易關系和去杠桿應該有一個相互協調的關系,所以我們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就把倉位慢慢提了起來。
目前來看,美聯儲加息要放緩,中美貿易關系也出現緩和跡象,當然過程會比較曲折。另外還有一個更為有利的因素,那就是股票跌了這么多,很多質地不錯的公司價格有了一定吸引力。站在這個時點上,我們應該是謹慎樂觀,應該比去年這個時候更看好市場。至于看好的板塊,我們主要挑一些龍頭企業。很多細分領域龍頭,未來比較明確地能夠持續發展的龍頭公司,我們都是感興趣的。有些還不便宜的個股再等等看,有些便宜的我們已經買了一些。
實際上導致市場下跌的幾個因素都在慢慢緩解。首先是市場整體估值。在2016年的時候,A股的藍籌股估值非常便宜,拿到全球任何一個市場比都是便宜的。雖然指數整體沒怎么漲,但是在2017年這些好公司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而推動這些公司上漲背后的資金主要是北上的資金。現在已經從一個相對低估變成一個相對合理、個別股票不便宜的市場。
第二個因素是11月1號召開的對民營企業座談會。民營企業如何發展這個因素特別重要,之前大家也非常擔心,但現在這一點毫無疑問已經很明確,不用擔心了。民企依然繼續受到支持,而且是大力支持。
第三個因素是中美貿易關系。G20這次中美會談有點超預期,最近市場也出現了回暖,中美貿易關系肯定能緩解。
所以我覺得在目前這個位置上不應該悲觀,有些悲觀因素已經在改善,包括可以看到去杠桿的速率也慢慢減緩。如果我們去做前景分析的話,會注意到我們本身有很多的對沖政策,特別是消費。未來我們肯定不能再回到以前靠投資、靠出口的路子,肯定要把消費好好地做起來。如果在2019年房地產這個風險點能穩住的話,相對來講我還是繼續樂觀。
對于2019年,第一點,我們覺得最悲觀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我們覺得這一輪很可能政策底就是市場底。簡單回顧一下2018年的市場發展,應該是超乎幾乎所有人的預期。總體來講上半年普遍樂觀,下半年卻太悲觀,尤其是三季度找不到任何利好。而11月底和12月是一個拐點,利好的政策還不斷地在路上。所以在這個時候,無論是從企業盈利和基本面,還是從政策和未來,現在市場的估值其實已經反映了對包括明年上半年在內的預期。
第二點,既然最悲觀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還是應該從積極的一方面找一些投資機會。從明年來看,我們現在覺得比較確定的投資方向有兩塊:第一塊是由我們的技術升級帶來的,這些產業中有一些已經到了需求爆發的時候,這是比較值得關注的。另一方面是我們今年也一直比較看好的,由于行業機制改革帶來的與供給側變化相關的機會,例如像醫藥、生物這些供給端的行業。
展望未來,我感覺2019年會比之前更加好一些。如果簡單地、很學術地來看指數、板塊、個股的表現,過去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還是在持續增長,但是股票價格沒少跌,這一進一出使得整個市場估值下降得很快,已經差不多接近歷史極端情況。明年很有可能跟過去幾年不一樣,盈利跟估值的運行方向可能正好倒過來——過去幾年盈利往上走,估值往下,明年很有可能盈利向下走,基本上回到零軸附近,但是估值水平上升到零軸附近可能是在明年年終某個時候。這樣的話反而能夠帶來一些投資機會。
當然不是說明年的市場沒有風險。我們自己能夠想到的風險,從微觀層面來看就是企業盈利,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市場又會怎么反應,這有可能會形成一個預期差。我們認為明年的匯率可能會比目前的預期更加積極樂觀。這里面有兩個因素,一是中美貿易關系本身壓力會遞減,二是美元指數本身處于相對高位,可能出現下滑。另一個最大的利好是外資流入A股會持續增加,明年還是會有更多機構的資金進入這個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