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3 17:19:30
“20年前,我們到書店就是買書走人,這就是文化的消費。現在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的書店,都顯示我們已經從過去純文化消費變成了消費的文化。”
作為一家以出版發行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曹杰的描述道出了所有實體書店正面臨的環境。在電商無比發達的今天,人們去書店更多的不再是為了買書,而是為了拍照、喝咖啡。在這樣的趨勢下,有的書店成為新一代“網紅打卡地”,有的書店則迅速凋零。
那么作為傳統文化產業零售業態的一部分,文化消費的變動對傳統書店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在變化之下,傳統文化產業零售業態未來該如何發展?這兩個問題都能在曹杰的演講中找到答案。
每經實習記者|張玉路 每經實習編輯|杜毅
現如今在電商的沖擊下,單純賣書的書店已經不多了,正如皖新傳媒傳媒董事長曹杰在“2018年中國新三板并購高峰論壇”演講時所說:“20年前,我們到書店就是買書走人,這就是文化的消費。現在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的書店,都顯示我們已經從過去純文化消費變成了消費的文化。”
作為一家以出版發行為主業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曹杰的描述道出了所有實體書店正面臨的環境。在電商無比發達的今天,人們去書店更多的不再是為了買書,而是為了拍照、喝咖啡。在這樣的趨勢下,有的書店成為新一代“網紅打卡地”,有的書店則迅速凋零。
那么作為傳統文化產業零售業態的一部分,文化消費的變動對傳統書店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在變化之下,傳統文化產業零售業態未來該如何發展?這兩個問題都能在曹杰的演講中找到答案。

▲曹杰在2018年中國新三板并購高峰論壇現場。(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人貨場融合將對文化產業零售業態造成致命打擊
皖新傳媒的前身是安徽省新華書店,主營業務包括了新華書店和教材配送,2010年時公司將新華書店和優質資產打包,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了中國發行業主板上市“第一股”。
實際從皖新傳媒上市起,電商就開始影響了書店的零售業務。曹杰說2011年新華書店零售業務都在虧損,只有教材教輔的發行是掙錢的。而到最近兩年,在電商之外,新零售業態又對書店發起了新一輪的沖擊。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演講現場,曹杰表示:“我們經常說麥克波特的模型,里面最可怕的就是外來者入侵。現在就有一個新的超級物種,就是新的零售業態。這個業態實現人貨場的融合,將對文化產業零售業態產生一個致命的打擊或者是強大推動力。”
新零售業態核心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借助數字技術,通過物流業、大文化娛樂業以及餐飲業等不同行業,催生出的多元服務形態。
曹杰認為,面對新零售,傳統文化產業必須要將之視為契機,而不能單純看作打擊。他在演講中說道:“上午的嘉賓講到了,我們改變不了行業的時候,我們就只能改變自己,才能去擁抱變化。”
資本和科技加持,文化產業與變化的相擁
自2011年以來,曹杰執掌的皖新傳媒很好的實現了與變化的相擁。
2017年7月,安徽新華傳媒發布全球首家共享書店,如今全球已有27家;閱讀之外,皖新傳媒同時通過投資并購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比如和以色列教育公司打造“10分鐘課堂”等等。在演講中曹杰表示,從2015年開始,皖新傳媒就投資了包括泛文化、新媒體、大健康、大消費等行業在內的146家企業,其中有一家互聯網教育企業下月就會到香港上市。
通過資本的助力,皖新傳媒正在逐步實現文化教育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整合,逐步擺脫了原有對圖書發行的單一發展。然而這還不夠,在資本之外,積極擁抱科技促使文化產業有更多元的發展也十分重要。
在演講中,曹杰聊到了五月去亞馬遜參觀的經歷,那次經歷中他最感興趣的是亞馬遜運用技術所開發的線下書店和無人書店。15年11月,亞馬遜開了第一家線下書店,線上數據得到了很好的應用。2016年底,亞馬遜推出無人零售店,運用了VR、AI等技術。

▲當地時間2018年9月27日,美國紐約,亞馬遜無人商店開張,里面出售設備、廚房用品、玩具、圖書和游戲。(圖片來源:東方IC)
曹杰在演講中說道:“亞馬遜的貝索斯說過一句話,他們最賺錢的不是網上書店也不是電商而是云計算,云計算的收入超過了180億美金。”
現代社會,技術和環境的變動對文化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而恰當運用資本和科技,能讓文化產業變得更好。做文化產業的曹杰說:“我經常告誡團隊世界本來就很糟糕,我們一定要心存善良、與人為善,不要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