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 2018-11-20 20:46:02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20日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表示,盲目擴張M2和社融不可取。他表示,長期來看,潛在GDP增速明顯下降,通脹環境更加穩定,放開管制后利率缺口逐漸收窄,支付技術迅猛發展,較過去更低的M2增速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因此,應逐步淡化數量指標,同時進一步強化利率、匯率等價格機制的作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20日在第九屆財新峰會上表示,盲目擴張M2和社融不可取。他認為,應逐步淡化數量指標,同時進一步強化利率、匯率等價格機制的作用。
徐忠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已主要由國內需求推動,消費和服務業逐步成為主要驅動因素,與投資和制造業相比對資金的依賴度較低,因此M2和社融等數量指標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性明顯下降。盲目追求M2和社融所測度的融資供給,不在提振實體經濟上想辦法,不僅無法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還會加劇物價和資產價格的上漲壓力。
他表示,長期來看,潛在GDP增速明顯下降,通脹環境更加穩定,放開管制后利率缺口逐漸收窄,支付技術迅猛發展,較過去更低的M2增速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因此,應逐步淡化數量指標,同時進一步強化利率、匯率等價格機制的作用。
“對于經濟這輛‘大車’,貨幣政策的作用有如‘繩索’,‘抑制過熱’的效果強于‘推動增長’。貨幣政策是通過直接作用于金融體系,并經由金融體系傳導至實體經濟的宏觀政策。貨幣擴張對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長、見效慢,刺激力度受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影響大,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通常不是穩增長的第一選擇。現階段,貨幣政策的重點應是維護適宜的貨幣環境。”徐忠說。
在他看來,貨幣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機構的健康性和監管政策。貨幣政策以金融機構為傳導中介,金融機構的健康性決定了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監管政策直接作用于金融機構,直接影響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貨幣政策傳導效果。
“今年以來,金融監管政策加強,隨著影子銀行體系收縮、表外回表,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明顯下降,資本充足率面臨壓力,信貸投放明顯放緩,貨幣乘數下降,對貨幣政策傳導影響顯著。從實體經濟的感受看,是正規金融體系與影子銀行體系的同時收緊。”
徐忠表示,短期看,去杠桿背景下,應著力緩解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壓力,恢復并增強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一是拓寬金融機構補充資本金的渠道;二是通過資產證券化緩解金融機構資本金壓力;三是引導銀行加強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
長期看,為適應經濟增長轉型的要求,金融體系應從過去主要支持國有企業、基礎設施、房地產投資,轉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結合我國大銀行主導、中小銀行體系尚不健全、直接融資占比仍然較低的實際情況,改革完善金融體系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徐忠具體介紹,一是健全中小銀行體系,豐富金融供給的層次,更好地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二是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三是大型商業銀行在一些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較好的縣市的分支機構,可以考慮通過引進民營資本和外資,改造成大型商業銀行的子行,作為獨立法人實現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專業化經營。四是探索“主辦銀行制”,有助于解決銀行與小微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上證報記者 張瓊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