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16 22:15:13
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12年以來,我國支付業務基本以超過1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2017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608多億筆、接近3760萬億元;人民銀行各支付系統共處理業務119億多筆、3827萬億元,相當于全年GDP的46倍。
每經記者|邊萬莉 每經實習編輯|廖丹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2年以來,我國支付業務基本以超過1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2017年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1608多億筆、接近3760萬億元;人民銀行各支付系統共處理業務119億多筆、3827萬億元,相當于全年GDP的46倍。11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當然,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產業發展中也凸顯出一些問題。”他說道。
在范一飛看來,支付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可以歸于三類。一是商業銀行仍對支付業務認識不夠、研究不深,在市場格局深度調整中反應仍然緩慢,缺乏憂患意識,在零售支付競爭中不斷退縮,引領作用發揮不夠。二是隨著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持續推進,雖然大額罰單不少,但部分市場主體心存僥幸,依舊我行我素。三是有些市場主體在三令五申的情況下還在為非法活動提供支付服務。
他表示,“從事支付業務不能沒有規矩,需要恪守法律法規、公序良俗,務必禁止為黃賭毒和其他違法活動提供支付服務,已經涉足的要堅決停下來。這些問題要引起整個產業高度重視,部分機構出現違規行為,其他機構要對照檢查、查漏補遺。”
對此,范一飛建議從正確處理四個方面關系入手,推動支付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
第一,正確處理銀行和支付機構之間的共同發展關系。他認為,銀行要發揮主導地位和全能作用,支付機構要立足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深耕長尾市場。近幾年,支付機構發展拓展了疆土,利用支付資源成立新的機構開展融資、理財、基金等金融業務,要嚴格隔離支付與其它業務。支付機構本身要嚴格遵守資管意見和支付業務規定,不得經營或者變相經營其它業務。
第二,正確處理清算設施之間的協作發展關系。范一飛表示,各個清算設施都要有清晰的業務定位,業務邊界模糊的要予以厘清,不同的清算設施所采取的風險管理安排也不同。
第三,正確處理嚴監管常態化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他認為,嚴監管常態化是市場個體和產業整體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要繼續暢通市場退出通道,嚴格支付機構分類評級、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對于主動轉型意識不強、沒有實質性業務開展、相關指標不達標的機構,要堅決予以退出。要著眼系統性風險防范,補足監管的法制建設短板。對老問題要把握住當前最佳窗口期,主動匯集各方力量予以攻關。對新情況要及時跟進,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方向,認清規律。
第四,正確處理城鄉支付服務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范一飛指出,經過多年建設,農村支付環境大為改觀,但全國各地參差不齊,需要劃分類別,找出差異,分類施策,精準發力。鼓勵經營管理規范的銀行機構和大型支付機構,運用先進的金融科技,開拓農村支付服務市場,降低服務成本,促進農村支付服務可持續發展。
未來的支付監管如何開展、如何改進?范一飛認為,“水到渠成地應當是嚴監管常態化,常態化要求我們保持監管定力,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如此;對國內機構如此,對境外機構一視同仁;嚴監管還要求我們在風險暴露時期刮骨療毒、猛藥去疴,規范發展時期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對存量風險要按照既定措施去消化,對增量風險要加強監測、抓早抓小、提前防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