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千音樂藝術界大咖齊聚成都 共話音樂產業未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05 22:03:42

“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宏大敘事,到現在的多元生態,音樂進步也反映著社會文化進步。”在中國唱片集團公司總經理樊國賓看來,從音樂角度能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

 每經記者|謝孟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活動主辦方提供

“中國音樂產業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又是時代聲音的刻錄者。”關注音樂產業多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長許文彤如是評價。

11月5日,“2018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峰會”在成都拉開帷幕,吸引全國乃至全球1200位音樂藝術界大咖齊聚,在回顧音樂產業40年歷程基礎上,共話音樂產業未來。

“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宏大敘事,到現在的多元生態,音樂進步也反映著社會文化進步。”在中國唱片集團公司總經理樊國賓看來,從音樂角度能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

音樂進步也是社會文化進步

從1979年中國第一盤立體聲磁帶面世,到1987年第一條CD生產線上線,再到現如今各大音樂平臺數字音樂風生水起……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充分印證著時代特點。

正如樊國賓的親身經歷:上世紀80年代,百廢待興,全民對音樂藝術十分熱衷,對于現代化道路充滿期待,“在那個年代,可能一首歌的出現,第二天就開始全民傳唱。”對于音樂的這一時代印記,樊國賓至今仍印象深刻。

時代變化也帶來音樂產業的改變。

隨著版權環境優化,音樂產業與新技術、新模式跨界融合,產業的分工優化、內容的生產升級與商業模式的創新,中國音樂產業的發展速度呈現良好增長態勢。

對此,樊國賓表示,“這改變了音樂生產機制和消費模式”,他分析,流媒體的出現,帶來了音樂人口的擴大,刺激了音樂消費。中國音樂用自己的發展,提升著全球音樂的能量。

“從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宏大敘事,到現在的多元生態,音樂的進步也反映著社會文化進步。”樊國賓認為,音樂能折射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

為紀念中國音樂產業走過的40年,峰會開幕式現場,《我們的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978-2018)歌曲特輯》紀念版黑膠唱片同時發布,《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耳熟能詳的歌曲被一一記錄。

成都應圍繞民族音樂做創新

40年,音樂產業進入發展新時代,隨著互聯網發展、數字化引領,“流媒體”的興起也讓音樂藝術傳播更加便捷,流行音樂流速、風格更加多元。

在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炬看來,音樂載體的轉變,為音樂產業帶來了顛覆性變化,“傳統時代,音樂產業是實體營銷,以唱片銷售量論音樂好壞,現在,在音樂平臺上,歌手將直接面對消費者”。

在此基礎上,城市發展音樂產業也有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杭州等城市先后獲批成立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便是城市“發力”音樂產業的典型案例。

“城市發展音樂產業,一方面,類似東郊記憶的音樂聚集區很有效果,另一方面,挖掘地方特色并創新更為重要。”王炬表示,音樂產業與城市發展息息相關。

當前,成都正積極打造國際音樂之都,對于成都未來音樂產業的發展,王炬也提出建議。“成都的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是建設得最好的、最有規模的,一定要將民族音樂的特色融入。”王炬強調,民族音樂是成都、四川最好的音樂資源,未來的發展要和現代元素融合創新。他舉例說,音樂劇《蜀女卓文君》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里面有川劇等元素和新音樂形式的結合,這是值得鼓勵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成都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為成都音樂產業發展助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音樂 成都 改革開放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