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7 00:29:13
每經記者|鄭步春
周二A股繼續殺跌,主要指數大多創出新低。截至收盤,滬綜指跌0.85%至2546.33點,深綜指跌1.93%至1256.37點,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跌2.02%、2.41%。
滬指跌幅明顯稍小,原因是“兩桶油”、銀行、保險等超級權重股集體上漲。兩市總市值前10名個股,竟然全部上漲。很明顯,無形之手或許正在奮力護盤。不過,我覺得權重股過分拉抬并不會緩解小票的殺跌局面,弄不好反而會誘發更多拋盤。這早在2015年救市時就已被證明過,當時“國家隊”一度猛拉中石油,但小票崩跌不斷,直到最后“國家隊”改變思路,改買創業板等非權重品種后,局面才穩住。
由盤面看,許多個股仍在大幅殺跌,即使是處于超低位的個股也不例外。個人認為,這樣的格局需要迅速扭轉,以便穩住市場情緒,否則很容易出現惡性循環。
以深圳為首的各地政府正努力救護流動性出現問題的上市公司,但我覺得類似的事情最好還是統籌安排好一些,一方面便于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可避免出現“這邊護盤,那邊拆臺”的現象。
消息面仍偏正面,但市場積弱難改,市場需要更為扎實的利好支撐,最好是引入資金方面的利好,減少資金流出方面的利好也行。目前的市場,已經很難對普通利好作出積極回應了,尤其是那些市場早有預期的利好。
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海南自貿試驗區方案,這在中長線有利于部分涉及海南的相關公司,但當前市場整體弱勢,投資者更多應持防御心態,此時不能老是去炒概念,更應側重于確定的業績增長前景。不管什么政策,最終都得落實在業績上,只有業績是最可靠的股價支撐因素。
昨上午統計局公布,9月份CPI同比漲2.5%,創7個月新高,但大致符合預期;9月PPI同比漲3.6%,略微高于預期的3.5%。整體來看,目前國內暫無太大通脹壓力,但既然CPI已有所走高,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寬松空間有所減少。
A股走到目前這個地步,多數投資者應該沒什么拋售動力了,一方面是浮虧太大不忍心拋,另一方面是感覺下行空間應該不大。當然了,具體還得看投資者持股質地。如果是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個股,或者是第三季度報表有隱患的個股,就算股指沒怎么跌,此類股未來跌幅也可能較大。
個人感覺,對空頭來說頂多能指望股指再跌個百點左右。由大形態看,滬指998點后的原始上升趨勢線現在大約在2450點一帶。操作方面,被套者當前宜守倉或換股;持幣者可擇機介入,一般可在權重股單日補跌時介入,因屆時股指更容易一步到位。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N+財經(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