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8-09-26 18:00:22
國慶長假已進入倒計時,人在辦公室心已飛向馬爾代夫,有些人早早地制定出旅行計劃。
且慢!旅游攻略好做,理財規劃可千萬別忘了。上證報要提醒大家,國慶出門前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人閑錢不閑。
現在很多人都將電子賬戶設置成余額自動轉入貨幣基金,發了工資第一時間也是存進貨幣基金中,主要就是看中它的低風險和高流動性的優點。
需要注意的是,貨幣基金是T+1交易機制,T指的是工作日,而基金的交易時間為每日15:00前。如果你在T日15:00之前購買了貨幣基金,則當天確認份額,第二個工作日計息,第三個工作日能看到前一天的收益。

9月26日15:00前購買貨幣基金,9月27日開始計息,9月28日收益到賬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基金不僅在法定節假日不交易,在周末也不交易,所以9月29日和9月30日雖然是普通職工的工作日,但由于是周末,并非基金的工作日。
切記!9月28日為基金公司國慶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
大家購買貨幣基金一定要趕在9月27日15:00之前,這樣9月28日才可以計息,哪怕晚一秒,在9月27日15:00:01買入,那么就是9月28日確認份額,10月8日計息,白白損失了10天的收益。

此外,國債逆回購、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短期理財債等產品也存在同樣的情況,計息時間與貨幣基金相似。
精明的銀行可早就在募集期和計息日上打好了小算盤。
據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募集期在5-6天,但是碰到節假日的話,募集期就會拉長。
上證報此前調研發現,節假日前夕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往往比平日里的同類產品高出一點點,從而吸引客戶購買。但實際上這些產品大多在節后計息,這樣就會導致募集期長達10天左右甚至更長。
小編不禁感嘆,咱們永遠是“買的不如賣的精”!
例如,某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9月26日開售,募集結束日期為10月7日,募集期長達12天,如果第一天發售就買入,資金站崗12天。因此,不少銀行的理財經理建議客戶,可在計息日前一天購買理財產品,以減輕損失。
或者利用上文提到的方法,在9月27日15:00前把錢轉入貨幣基金,等到10月7日再買銀行理財。
土豪們請注意,貨幣基金單日快速贖回額度只有1萬元,而碰到節假日的時候,普通贖回只能等到T+1個工作日,所以如果超過1萬元,就只能進行普通贖回,也就是10月8日資金才能到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就是同時多購買幾只貨幣基金嘍!
如果有人在國慶節期間有一筆資金需要理財,或者說在國慶節期間買買買需要大額現金,購買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都無法解決,該怎么辦呢?
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現金管理工具。
比如,某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的兩款現金管理產品均50元起購,全年365天購買均當日起息,只要客戶在23:00之前購買即當日起息,而且提現的話均能365天實時到賬,不受節假日影響。
注意!大家挑選這類產品的時候,要識別它的底層資產是否是銀行定期存款,是否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確認了方可購買。
此外,如果只是買買買后需要“回血”,也可以考慮銀行的T+0理財,比貨幣基金更佳的地方有兩點:一是能當日起息,貨幣基金最快只能第二天起息;二是提現的話不受每日1萬元額度限制。缺點在于門檻較高,5萬元起購。
不過要留心的是,T+0理財產品在節假日期間也不能隨便提現,但一般有快速提現額度,比如招商銀行的“朝招金”,非工作日、非工作時段支持5萬元的快速提現,實時到賬。
上海證券報 陳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