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1 19:23:45
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福海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覆蓋的范圍更加廣,面積更大、地形更復雜,中國可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個國家共商共建共享,讓高鐵等軌道交通等人類文明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宋思艱
9月20日~24日,第十七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舉行。9月21日,2018“一帶一路”軌道交通國際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會議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國資委主辦,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二院)等承辦。
會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府機構領導人員、軌道交通領域的商界領軍人物和學界精英數百人參會,分享交流了跟隨“一帶一路”建設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一些經驗。
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能耗低、方便、快捷、準點準時等特點,是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也是“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聯通的重要支撐。
中國鐵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福海指出,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內陸深廣的國家,龐大發達的高速鐵路網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經濟實力快速增長的大動脈和基礎設施。而“一帶一路”建設覆蓋的范圍更加廣,面積更大、地形更復雜,中國可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個國家共商共建共享,讓高鐵等軌道交通等人類文明成果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在中國鐵路國際有限公司總會計師游經元看來,深化國際產業合作需要軌道交通發揮帶動作用。鐵路建設規模大、產業鏈長,對相關產業的發展巨大強大的拉動作用。而我國在建設、裝備、運營方面競爭優勢明顯,加快鐵路走出去不僅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國內產業優化升級,還能提升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和效益。
中鐵二院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扈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在軌道交通領域有很多優勢,比如有可靠的技術標準體系、完整的裝備制造體系,豐富的建設管理經驗。此外,中國已經擁有一大批從事軌道交通勘察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管理的專業人才,可提供“全產業鏈”的技術服務支持。

▲嘉賓參觀列車模型 每經記者 張建/攝
事實上,對于軌道交通建設,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身也有迫切需求。
會上,老撾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副部長圓薩瓦·西番墩表示,老撾在極力推進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交通領域,老撾希望可以更加有效、高效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一個整體的鐵路網。
緬甸聯邦共和國交通與通信部常務副秘書長昂苗敏則表示,緬甸擁有東盟最長的鐵路網絡,但大部分鐵路線設施由于多年來缺乏適當的維修而惡化,急需通過現代化的設施進行恢復,同時也需要更加現代化。
莫斯科交通設計院股份公司總經理米楚科·伊戈爾·弗拉基米爾維奇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需要各國積極參與。他表示,“一帶一路”能夠幫助中國、俄羅斯、蒙古以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各國提高工業增長,為青年一代創造就業及新技術,各方之間的合作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和擴大生產。
數年時間以來,全球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為現實。
對于推進軌道交通積極發揮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作用過程中,國內企業應該如何趨利避害?
馬福海表示,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軌道交通的合作,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政府積極推動引導,“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需要政府進行統籌、指導和規劃;第二,企業發揮主體和市場導向。“一帶一路”是一條經貿之路,經濟繁榮之路,企業作為市場條件下經濟活動的平臺,必須加強主體作用,加強合作。但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市場活動的原則,確保投資方、經營方和建設方正當合理的經濟效益;第三,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加強合;第四,智庫廣泛溝通,要重視各類智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智力支撐作用。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董事容亞當認為,企業在推進項目時,要更好的將站點和周邊項目進行集成,平衡各方利益;堅持本土化發展,充分了解當地市場、文化以及投資政策等;與當地企業加深合作關系;不應充分依賴與當地政府間的關系。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穎從企業角度分享了公司“走出去”的經驗。朱穎表示,一是要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突破復雜環境的軌道建設的關鍵技術,為項目量身定制解決方案;二是搭建平臺促進中外交流,公司長期從事軌道交通規范和標準的編制,并創辦了“一帶一路”軌道交通的期刊雜志;第三,需要不斷進行科技創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