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如何避免成韭菜?六成受訪者參與投教后收益提升,金融機構投教認可度竟最低

券商中國 2018-09-20 12:38:01

近期,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課題研究顯示,金融專業素養60分以下占比超過一半達52.2%,62.2%接受了投資者教育的受訪者,投資年化收益率都有較大幅度提升。此外,投資者對金融機構開展的投教活動認可度卻很低。

如何避免成為“韭菜”?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尤其我國投資者散戶居多,且偏中青年化。

近期,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課題研究表明,10939份投資者有效問卷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投資年限低于5年,其中1-3年的占比最高(24.20%),并且金融專業素養60分以下占比超過一半達52.2%。

調查發現,62.2%接受了投資者教育的受訪者,投資年化收益率都有較大幅度提升。同時,對交易軟件的自主使用能力也提高了,8成以上會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并且平均換手頻率在5天以下的投資者占比大幅下降,從23.5%下降至11.9%,投資更為理性。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對金融機構開展的投教活動認可度卻很低(僅為24.5%),對金融機構的投教有效性評價也是最低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超一半受訪者經驗不足5年

近期,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做了一份課題研究,題為《我國證券投資者教育的效率分析與制度建構》,廣東省證券期貨業協會以及廣發證券、廣州證券、廣發期貨等參與配合了這項課題。

據了解,該課題分別設計了《投資者教育情況調查(投資者部分)》和《投資者教育情況調查(投教工作者部分)》兩份問卷,這也是國內外學術界首次從供需雙方的視角研究投資者教育問題。

問卷調查采用在線訪問方式,共收回問卷12043份(個人投資者問卷5895份、投教工作者問卷6148份)。依照統計學標準以及調查問卷誤差控制與問卷篩選機制,最終確認有效問卷10939份,其中,個人投資者問卷5437份,投教工作者問卷5502份,有效率為92.23%和89.49%。根據文獻,這是迄今為止關于投資者教育規模最大的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我國投資者的投資年限較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投資年限低于5年,其中1-3年的占比最高(24.20%),這與目前我國投資者中青年化的情況相契合。在金融素養方面,受訪者的基本金融素養平均分為76.30,80分及以上占比為67.1%,表明我國投資者的基礎金融知識掌握較好。但專業金融素養平均分僅為48.78,60分以下占比達52.2%,表明我國投資者的專業金融素養不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投教三大效果明顯

該課題研究認為,投資者教育至少有三大效果:一是確能有效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技能;二是提高維權意識;三是短期交易行為減少,投資更為理性。

調查數據表明,62.2%的受訪者表示,投資者教育對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投資收益具有積極作用,其中,15.2%的受訪者在接受投教后投資收益有較大幅度提升(年化收益率增長超過10%),47.0%的受訪者表示投資收益有小幅增加(年化收益率有增長但不超過10%)。

同時,投資者教育的效果還表現在其他幾個方面:

(1)提升投資者的信息查詢、技術分析等投資技能,其中提升最明顯的是對交易軟件的自主使用(占比達74%);

(2)提升投資者的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接受投資者教育后,“一般不閱讀相關協議”的投資者比例從21.3%下降至8.4%,“逐條認真閱讀相關協議文書”的投資者比例從18.5%上升到39.1%,這從一個維度反映出投資者維權意識顯著提升。同時,投資者對自身和各機構的權利義務、維權途徑等也更加清晰(均提升20%以上)。

(3)提升投資者的理性程度。接受教育后,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對“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84.7%)、“標的產品基本面”(77.0%)等方面的考慮增加了,且平均換手頻率為5天及以下的投資者占比大幅下降,從之前的23.5%下降至11.9%,表明投資者教育會明顯的減少投資者的短期交易行為,促進投資者的行為理性。

金融機構投教認可度較低

該課題組的調查顯示,有一個矛盾點在于,金融機構組織的投資者教育活動的參與率最高,但認可度卻很低(僅為24.5%),投資者對金融機構作為投教主體的有效性評價在各主體中也是最低的。

事實上,我國投資者接受金融教育的時點晚,基礎金融教育不足,金融素養的早期培養嚴重欠缺。調查顯示,初中(含)以前接受過金融教育的投資者僅占2.7%,大多投資者獲取金融知識主要靠大學期間的金融課程學習(50.8%)和自學(37.9%)。

在投教資源利用方面,投資者對各類機構開展的投教活動的參與度均較低,“一行兩會”的參與率只有19.7%,證券(基金)業協會的參與率為25.2%,參與度最高的是各類金融機構開展的投教活動,其比率也僅有41.6%。

此外,投資者普遍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來接受金融教育,實體投資者教育基地的接觸率不到50%。

“目前我國投教工作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開展投資者教育的主體結構不合理。”調查顯示,我國的投教資源主要是由金融監管機構、會員單位和行業組織以及各類金融機構分別投放。其中,投資者對于各金融機構開展的投資者教育的參與率為最高,“參與過”或“知道”金融機構開展的投資者教育活動的受訪者比例很高(分別為41.6%和49.3%)。

但是令人關注的數據是,投資者對金融機構開展投教活動的認可度卻很低(僅為24.5%),投資者對金融機構作為投教主體的有效性評價在各主體中也是最低的(僅為76.5%)。

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具有市場利益的金融機構作為投教工作主體的公信力不足。此外,這也可能與金融機構過度承擔了投資者教育工作的責任,而其余主體的投教資源投放不足,投資者教育的供給與需求存在明顯錯位相關。

金融機構開展投教活動與其業務目標是否存在沖突?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均認為或多或少地存在沖突,僅有不到30%的受訪者認為完全不存在沖突,且有23%的投教工作者認為金融機構開展投資者教育其實并沒有內在動力。在具體的“沖突點”上,認為投資者教育“促使投資者減少短線操作,導致其交易量和傭金下降”的沖突最為明顯。這可能是制約證券等金融機構的投資者教育工作效率提升的內在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構建系統性投教體系

課題組認為,投資者教育體系的建立需要協調各方力量,最終做到以系統性投資者教育體系的建立來推進投資者教育的拓展和深化。

調查結果顯示,構建系統性投資者教育體系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加強基礎金融教育的投入,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小培養國民的金融素養,擴大金融知識的普及范圍,從而促進投資者素質的整體提升,這是提高投資者教育整體效率的治本之道。

(2)建立行業標準與合理的激勵制度,解決金融機構參與投教的內在動力和潛在的利益沖突問題。金融機構具有與投資者直接接觸的優勢,是開展投資者教育的重要平臺,調動其開展投教工作的積極性是提升我國投教工作效果的重要環節。

(3)鼓勵財經媒體為主的第三方機構參與投資者教育,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資源開展投資者教育服務創新,第三方機構作為系統性投資者教育體系的輔助,能有效提高投資者教育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可促進投資者教育長效機制的建立。

券商中國 楊慶婉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投資者教育 韭菜 金融機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