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外資私募貝萊德“攪局”之后,百億私募凱豐投資下調管理費!業內:私募行業競爭趨于白熱化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5 23:02:04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大型私募帶頭降低管理費的背景下,私募市場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尤其是在募集資金困難的背景下,私募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優勝劣汰。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    

500564906_banner.thumb_head

(圖片來自:攝圖網)

前期外資私募貝萊德以0.75%/年的管理費攪動私募行業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之后,近期國內大型私募凱豐投資將旗下產品的管理費率降低為1%/年,成為行業內首家規模百億以上、下調管理費的私募。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大型私募帶頭降低管理費的背景下,私募市場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尤其是在募集資金困難的背景下,私募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的優勝劣汰。

國內首現百億私募下調管理費

前期外資私募巨頭貝萊德以0.75%/年的管理費攪動私募行業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之后,降低管理費或是市場的一大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獲得一份《關于凱豐宏觀對沖10-3號基金調整管理費率的通知》的文件,內容顯示,為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提升投資者的投資體驗,根據《凱豐宏觀對沖10-8號基金合同》的約定,經與托管人協商一致,公司決定自2018年9月1日(含)起,將旗下凱豐宏觀對沖10-8號基金的管理費率降低為1%/年。本次修訂更新后的基金合同自2018年9月1日起生效。

實際上,過往凱豐投資旗下產品平均收取1.3%至1.5%管理費。據了解,這是行業內首家百億以上規模的私募宣布全線下調產品管理費。凱豐投資是深圳一家老牌私募,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投資于全球大宗商品、債券、權益類資產及其衍生品的宏觀對沖基金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規模已達14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外資私募貝萊德在國內發行首只產品時,就將管理費降至0.75%/年,一度引發市場關注。而私募管理費通常是私募公司一筆不小的收入,目前私募普遍的管理費率為1.5%-2%之間,尤其是對規模較大的私募而言,光管理費收入一年就有上億元。今年以來,不少私募規模和業績雙雙下滑,但凱豐投資今年的規模較去年底有一定增長。業績方面,Wind數據顯示,凱豐投資2018年旗下產品的平均業績遠遠跑贏上證指數,在百億私募中排名靠前,凱豐投資作為行業內規模超百億的大型私募,宣布全線下調產品管理費,對私募行業或將造成較大沖擊。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表示,首先凱豐的投資者肯定將會直接受益,降低了一定投資成本,而對于凱豐而言,雖然在目前的管理規模的基礎上,會減少不少的管理費,但是在投資者心里的形象將會大幅的提升,未來管理規模也可能會進一步大增。而對于整個私募行業而言,起了一個帶頭的作用,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私募管理人,加入降費的行列中。但是也有私募人士指出,降低管理費或是市場的一大趨勢,但由于市場賺錢效應較低,投資者對于私募的管理費將變得更為敏感,如果沒有管理費收入,又做不出業績,可能很快就在市場消失了,這一輪市場或將淘汰不少中小私募。

中小型私募或將面臨嚴峻考驗?

事實上二級市場的跌跌不休,對于私募基金發行市場的負面效應早已顯現,2018年,在諸多不利因素下股票市場陰跌不止,投射到私募證券行業,2018年1月股市火爆帶動私募發行高開低走,單月發行股票類私募產品2101只,其后發行數量便一路走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7個月的股票類私募產品發行規模為300.6億元,而去年同期發行規模為1276.8億元,今年前7月證券類私募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驟降76%。

持續低迷的市場對大小私募均形成一定沖擊,即使是行業內的明星私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近期一則消息打破了私募界的沉寂,一家百億私募發行產品,竟然只募到幾百萬。實際上這并非個案,私募目前的募資難的困境近來一直籠罩著整個私募行業,截至2018年7月底,私募基金總規模為12.79萬億元,其中證券類私募持已續縮水6個月。在行業尖子生私募開始下調管理費的情況下,私募市場的競爭或日趨激烈,由于行情低迷難以提取超額業績報酬,但私募的運營成本不減,不少中小私募直呼日子難過。

實際上近年來私募行業的分化加速,頭部效應愈發顯著。龍頭私募對資金的“虹吸效應”使得中小私募生存越來越難。大型私募規模迅速擴張,銀行、券商更愿意與之合作,小型私募則捉襟見肘,難以為繼。 私募行業有很多固有成本,從而形成行業的事實門檻,如資金的募集成本,再如私募的固定管理費收入和業績報酬收入有相當的比例得分配給銀行、券商、信托等渠道。從業內看,一家小規模私募公司,一年的基礎運營成本至少在200萬元以上。畢竟私募公司房租、水電費、人力成本等開支不小。

按照私募行業的“2+20”慣例(即2%管理費+20%業績提成)看,在弱市行情時,20%的業績提成到手難度就很大。即使按照2%的管理費收入預估,管理規模沒有1億元,私募公司基本上就得倒貼。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告訴(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私募管理費大多按照1%~1.5%來計算,假設管理費按照1.5%來計算,除去支付給通道和渠道各方的費用,實際到手的大概就是1%。因此,從1%管理費收入角度測算,一家5億元管理規模的私募,一年可獲得的確定性現金流入為500萬元,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勉強覆蓋成本。所以私募行業內普遍將5億元管理規模看作是私募“生死線”。

基金業協會在8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7月底,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規模的共 21252 家,也就是說,管理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私募合計13907家,占比為65.43%,而規模1億以下的私募,如果是按照2%的管理費計算,也只有200萬;如果降至1%,即管理費收入100萬,如果沒有業績提成,連運營成本都無法覆蓋,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