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外光錐專訪丨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艾渝:AI行業泡沫已現,產業智能化未來3年迎爆發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9 20:53:10

去年開始,AI(人工智能)“過熱”的說法頻頻涌現,近期甚至出現了“AI寒冬論”。近日,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新經濟投資負責人艾渝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分享了自己和團隊對AI產業發展階段、AI場景化賦能新經濟的思考。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過去幾年,AI(人工智能)領域無疑是市場和資本的寵兒,仿佛一夜之間業內都開始熱議AI,人工智能一時間從風口走向了“繁榮”。不過從去年開始,這個行業“過熱”的說法頻頻涌現,近期甚至出現了“AI寒冬論”,引發了很大爭議。

作為一家成立21年、在相關領域有一定布局的跨境資產管理公司,光大控股在近兩年成立了新經濟投資團隊,對產業智能化,尤其是A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Internet of Things,“IOT”)創新所帶來的產業變革有著比較切身的體會。

近日,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新經濟投資負責人艾渝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分享了自己和團隊對AI產業發展階段、AI場景化賦能新經濟的思考。

九成AI公司面臨“生死劫”

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簡稱智博會)現場,位于中央大廳的“光大控股x特斯聯AIoT新經濟生態館”引起了不少市民和行業人士的注意。館內的限量版蔚來EP9電動跑車、GANKER機器人互動等固然吸睛,但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現場的人工智能城市解決方案:社區、樓宇、商業、健身等項目和人臉識別以及人臉大數據等相關技術運用的展示。而這些,就是智能物聯網平臺公司特斯聯正在做的事情。

2015年11月成立的特斯聯恰好趕上了AI行業發展的浪潮,國內大部分AI公司都在這個時間段創立。由于風投涌入,很多公司都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拿到融資,估值也是水漲船高。艾渝笑稱,很多項目是“VC的項目被投成了PE的價格”。

“當時的投資邏輯沒有錯誤,因為人工智能尚處于‘人無我有’的階段,核心技術掌握在極少數人手里。但到了今年,AI的行業格局、頭部效應已經形成,剩下那些公司三年過去了還在講同樣的故事,資本也不會再相信。所以我認為今年對AI公司來說是一個生死劫,一個坎兒。最終有沒有落地、能不能實現商業化,這才是最重要的。”

此前曾有第三方機構發布報告指出,90%的AI企業目前還處在虧損階段,能將技術產品化找到明確的商業模式的公司屈指可數。艾渝也坦言,90%的AI公司都實現不了產業化,在市場上將“日子難過”,甚至“最終活不下去”。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大的市場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嚴峻,另一個就是很多的公司在推進技術向商業落地的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AI行業的泡沫今年已經到了一個邊緣,外部的擠壓只會讓它更快破裂。”艾渝表示。

與場景的深度結合是關鍵

事實上,智慧城市、物聯網等概念雖然已經提了若干年,但直至近年才真正迎來爆發。不論是平安、阿里、騰訊、華為等幾大科技巨頭引領的所謂智慧城市“PATH”格局,還是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特斯聯等行業“獨角獸”公司,都是在近一兩年才呈爆發式增長。

重慶特斯聯總經理劉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智慧城市”概念的爆發是因為行業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節點。“首先,做什么都不能是‘無源之水’,這個‘源’就是數據。隨著物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每天可以獲取到海量數據。第二是近幾年AI技術的發展,芯片、算法、算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能夠解決之前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些數據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而在這個階段,場景理解、用戶需求理解和市場落地能力的差異,就成了AI企業的分水嶺。

正如艾渝所說,智慧城市為技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城市交通、建筑、能源、醫療、教育、環境等,以及相應的商業空間。但困于長期理解障礙、產業鏈環節復雜等問題,很難將技術產品化,導致創新企業少有探索。“關鍵是與場景的深度結合,使產品可落地、可商業化,這樣的企業才是有生命力的、可延續的。”

還是以特斯聯為例,在上海市田林十二村社區,該公司通過研發的DARWIOT運營管理平臺對社區實際情況進行整體布控,實現了人、車、房、物數據實時采集、人群動態可視聯動、管控人員動態跟蹤、異常狀態實時報警等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區的人口管理及安防預警工作效率。而在其他如城市管理、建筑能源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的場景里,特斯聯也把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做到一個針對各種場景的產品里面,從而實現技術與場景的深度結合、順利落地。

產業智能化未來三年迎爆發機遇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艾渝認為AI與互聯網、物聯網的結合將產生大量機會。在這其中,光大控股新經濟團隊更注重挖掘產業智能化的投資機會。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和互聯網的發展主要得益于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2017年,中國互聯網網民數量的增長已降到歷史低位,流量紅利的增長已經觸頂,而流量入口又被幾家壟斷了。在一個相對固化的環境里,投資機會會少很多。另一方面,AI以40%以上、物聯網以超過50%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在行業場景還沒有完成數字化建設的時候,它是一片藍海,產業化在這里面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大。”

據此,艾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數據資產的產生以及萬物互聯的發展,會催生很多智能決策的機會,與智能決策相關的商業模式和投資主題,可能會在未來十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機會。

在他看來,未來三年之內,產業智能化必然迎來爆發。“90年代中國電信行業高速增長,催生出了華為這樣體量的企業。2000年以后,平安城市龐大的安防需求,使得海康威視這種市值4000億以上的公司應運而生。當前這一波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城市、新制造領域的機會,必然會催生出AIoT領域的超級獨角獸。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抓住智能化時代的阿里巴巴和騰訊。”

此前曾有投資人向記者表示,當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大掣肘在于數據開放程度不夠,沒有真正實現共享,不同的企業、運營商對于數據的定義、標準也各不相同。對此,艾渝表示,光大控股新經濟系的商湯科技、第四范式、特斯聯、愛奇藝、每日優鮮、美團點評等企業,通過光大控股平臺可實現協同鏈接,一定程度上解決該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光大控股 艾渝 Ai 人工智能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