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9 20:40:28
截至8月28日披露2018年中報的20家上市券商中,資管業務收入66.84億元,占到行業的近50%。此外,20家券商中,僅7家資管收入同比增長。收入下滑直接原因當然來自管理規模收縮,有可比數據的17家券商中,僅4家規模上升,其余全部下滑。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源自:視覺中國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1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265.72億元,同比下滑近12%,七大收入來源均全線下滑,但是相比而言,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下滑比例最小,不及1%。
據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統計,截至8月28日披露2018年中報的20家上市券商中,資管業務收入66.84億元,占到行業的近50%。此外,20家券商中,僅7家資管收入同比增長。收入下滑直接原因當然來自管理規模收縮,有可比數據的17家券商中,僅4家規模上升,其余全部下滑。
面對資產管理業務新一輪行業競爭格局的重塑,《每日經濟新聞》首屆券商行業高峰論壇暨券商金鼎獎也設置了資管業務獎項,目前網上投票環節正式啟動,快來投出你認可的公司、產品及投資經理吧!
截至8月28日,共有20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18年半年度報告。為了方便統一比較,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在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一項中均采用合并利潤表中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1家證券公司(未經審計財務報表)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265.72億元,同比下滑近12%,七大收入來源均全線下滑。例如,利息凈收入和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同比下滑比例均在30%以上。相反,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僅下滑0.79%,下滑幅度最低。今年上半年,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達138.88億元,占行業營業收入近11%。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披露的20家上市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合計達66.84億元,占到行業的近50%。這其中以中信證券最為突出。
中信證券2018年中報顯示,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達29.11億元,占到上述20家合計的四成多,占到行業也逾兩成。其次是國泰君安和申萬宏源,兩家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分別達8.08億元和7.19億元。另外,光大證券、中信建投及第一創業等8家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也超億元。相反,南京證券、國元證券、西部證券等5家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不及5000萬元。
此外,從資管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來看,第一創業最為顯著,2018年上半年第一創業實現營業收入7.62億元,其中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就達到2.73億元,占比近36%。“2018年上半年,公司遵循監管思路,對存量產品進行改造,同時,本著‘以機構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固定收益為主要投資標的’的目標,繼續在主動管理業務上深耕細作”,第一創業表示道。
當然,除了第一創業外,中信證券、財通證券和申萬宏源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占比均在10%以上。
行業資管收入下滑幅度雖然不及1%,但是各家上市券商卻出現了明顯分化。據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統計,上述20家券商中,有7家券商資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其余13家則同比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華西證券和山西證券今年上半年資管業務收入實現了同比翻倍。同時,“大體量”的申萬宏源和中信證券的資管業務收入也分別實現了近21%和9%的增長。
根據華西證券2018年中報顯示,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約0.7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僅0.15億元,同比增長386%。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了解到,華西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定位發展FICC投資、資產證券化和權益投資三大業務方向,今年上半年公司積極探索資產證券化和主動管理創新,抓住ABS發展機會,實現ABS項目發行收入約0.40億元。此外,華西證券還表示要設立券商資管子公司。
此外,山西證券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資產管理業務主動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固定收益類業務和ABS業務持續推進,銷售渠道和機構客戶拓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申萬宏源表示,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努力開拓局面,積極深化業務轉型,取得了較好成效。報告期內,在行業整體業務凈收入同比下降的情況下,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未降反升。中信證券表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繼續堅持“服務機構,兼顧零售”的發展路徑,加強投研建設、做大客戶市場、完善產品服務、提升管理水平。
相比上述實現增長的券商,浙商證券、西部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和東北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卻同比下滑超20%。
其實不用說也能想到,資產管理業務收入與規模下滑有直接影響。今年上半年,隨著增值稅新政頒布和資管新規的正式實施,資產管理行業整體規模出現加速下滑的趨勢。在去通道降杠桿的政策延續下,證券公司通道類資管規模持續收縮。
根據基金業協會披露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5.28萬億元,相比年初減少了1.6萬億元,其中帶有通道屬性的定向資管計劃規模減少了1.44萬億元。國信證券認為,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經歷了五年爆發式增長的資產管理業務逐步回歸主動管理。未來三年,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總體規模將會逐步縮減,增量業務開發難度將會有所加大。
據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統計,根據中報披露且有可比數據的17家券商來看,除光大證券、華安證券、華西證券及浙商證券的資管業務規模較年初沒有下滑外,其余均呈現下滑。比如中信證券資管規模較年初下滑了1335億元,國泰君安、國金證券、中信建投及國元證券下滑也超過300億元。不過從下滑幅度來看,國元證券和國金證券最大,較年初下滑超20%。同樣,主動管理規模亦是如此。
“資產管理業務新一輪行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順應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是資管業務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下半年,光證資管將順應監管趨勢,做好存量產品改造與轉型規劃;進一步拓展主動管理業務,練好基本功,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產品銷售能力,做大做強資產證券化業務”,光大證券表示。
正是看到了資產管理新一輪競爭格局正在重塑,《每日經濟新聞》首屆券商行業高峰論壇暨券商金鼎獎的主題也帶有“新”的定義:科技賦能,從新出發。今年首屆券商金鼎獎評選所設置獎項經過項目組多次探討,力求最全面地反映券商行業目前格局。最終我們設置了綜合品牌、經紀業務、機構業務、海外業務、資管業務五大類獎項。
其中,資管業務將分為公司類、產品類和投資經理三大板塊。公司類將評出“最具實力券商資管”、“最具成長性券商資管”、“最佳股票資管團隊”、“最佳債券資管團隊”、“最佳ABS團隊”五個獎項。產品類基于今年券商資管ABS迅猛發力,專設四個獎項,包括融資租賃類、保理融資、CMBS&REITs和最具創新特色ABS(其他類)。投資經理將評出“最佳權益投資經理”、“最佳固收投資經理”和“最佳量化投資經理”三個獎項。
需要說明的是,評選所需的數據主要通過金融機構自薦、滬深交易所、行業協會、Wind資訊庫及其他數據分析機構、專家、投資者提名等方式全方位獲取;評選會對參評材料進行匯總及逐一核實,統計出相關硬性數據,推出參選名單。

8月26日至9月7日,評選第二階段——網上投票環節正式啟動。首先請您關注“火山財富”(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之后投票就很簡單了:
進入公眾號主頁面,點擊頁面下方子菜單最左邊“金鼎獎”那一項就可以開始投票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