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40周年—海南特區

每經網首頁 > 40周年—海南特區 > 正文

每經專訪海南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仁君:海南島不是“房產島” 改革創新要敢于先行先試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6 22:47:13

李仁君坦言,當時可選擇的機會很多,也有在一線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是對美麗的自然風光的向往,讓他最終選擇了海南。而海南也給予了他“施展拳腳”的機會。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星    

天津與海南,相距2000余公里的距離。18年前,南開大學博士畢業的李仁君,選擇從這里前往祖國的最南端——海南。

2000年左右的海南省,剛經歷了十年時間的改革。自1988年單獨建省以來,海南迎改革之風氣,從一個相對閉塞的島嶼逐步向一個嶄新的經濟特區蛻變,經濟社會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無數有志之士也紛紛投身其中,為海南建設貢獻著光和熱。

李仁君坦言,當時可選擇的機會很多,也有在一線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是對美麗的自然風光的向往,讓他最終選擇了海南。而海南也給予了他“施展拳腳”的機會。

但當他赴海南之時,正值海南省房地產泡沫破裂后的緩慢恢復時期。優美的自然風光難掩島上潛藏的經濟發展問題,海南該何去何從,年輕的李仁君也在思考著。

從當年一腔熱血的年輕畢業生,到如今的海南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海南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李仁君經歷和見證了海南的不斷發展,也在自己身上深刻地烙上了甘愿投身祖國邊陲建設的知識分子印記。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李仁君,聽他講述他自己以及海南發展建設的故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攝

創新意識與氛圍逐漸形成

NBD:您一直在北方讀書,為何沒有留在當地工作,而是選擇了來海南發展?來到海南后有什么感受?

李仁君:2000年,我從南開大學博士畢業后,擺在眼前的就是就業問題。當時其實可選擇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在和家人商量后,最終決定還是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所以我來到了海南。

當時支撐著我來海南的是融入美麗生態的夢想,但當我來了之后,發現雖然自然生態總體還是非常好的,但是有些地方和想象中的有些落差,隨處可見的爛尾樓讓我有些失落。這也是由于當時海南改革也不過10年左右,且正值2000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后的磨合期,還在消化泡沫。房地產的問題在逐漸解決,整個城市也變得越來越漂亮了。

2003年之后,海南的發展氣勢如虹。在國內率先取消農業特產稅,以歷年來少有的力度扶持農業發展;相繼開工和投產一批大項目,成功引進了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重組盤活國有經濟存量;粵海鐵路通道全線通車運營、航權開放試點工作扎扎實實展開;世界小姐大賽、博鰲亞洲論壇、海內外華人友好商會2004年度會員大會等的相繼召開;啟動“大特區與大都市互動合作”計劃,首次以積極主動的姿態走出去。

從一無所有到如今的碩果累累,海南是有發展潛力的。

NBD:從海南的經濟體量可以看出,海南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您能否就您親身感覺來談談您對海南變化的感受?

李仁君:我談談我所經歷的海南大學的變化。當年剛來到海大時,學校有一個口號叫“爭辦萬人學府”,實現學生突破1萬人的目標,可見當時海大在規模上遠遠不能和現在比。

而現在海南大學的學生已超過了5萬人。特別是提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以來,借著“雙一流”建設和“部省合建”等契機,海南大學發展的前景更加美好。

剛來海南時,能夠感覺到大家自主創新的意識并不強,因為海南的氣候條件非常好,適合農作物生長,所以人們生活的相對比較安逸,創新創業的沖勁沒有那么足。但是近些年,人們創新創業的想法激增,政府也十分重視創新,花大力氣去推動。我有一個在海南知識產權局工作的朋友,他是一個很執著的人,一直在想方設法去推動創業創新,比如經常舉辦一些創新大賽等。這也說明在海南,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

區位特征決定服務業發展優勢

NBD:從海南的區位特征和資源稟賦條件來看,這決定了海南應該走怎樣的產業發展之路?

李仁君:海南屬于輸入型的島嶼經濟,經濟發展對外來拉動的依賴性強,主要的原料和市場在島外。島嶼經濟的特點決定海南必須發展開放型經濟,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開放,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

再從海南區位特征來看,海南是我國最南端的一個省份,擁有亞熱帶和熱帶環境,所對應的風景和氣候特征在我國是獨一無二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特色條件,再加上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區位優勢,這些都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NBD:從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前后來看,改革給海南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李仁君:改革以前,海南主要是以熱帶農業為主,但是當時發展的檔次比較低、效益也比較差。建省之初,海南第一產業比重高達50%。在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和標準后,各地紛紛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海南也應勢而動。

1993年,海南省第二次黨代會上提出要優化產業結構,提出了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但當時海南卻誤入了房地產泡沫中,使得當地經濟在1994年后一度陷入低迷。這一教訓也讓當時的海南省政府明白了必須腳踏實地,發揮海南獨特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才是特區經濟實現高起點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

1996年,海南省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省兩地”產業發展戰略,即要發展新興工業、旅游業以及熱帶高效農業。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個思路是符合海南實際的。此后,這一思路也得到不斷深化,到目前海南已基本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旅游業對海南經濟的貢獻遠高于全國旅游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水平。

在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中,除了傳統的旅游業,還有一些正在形成的新的旅游業態也在加快發展。原本占據一定比例的房地產業,在近些年去房地產化的過程中逐漸降溫,康養、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正補充進來,加快發展。

此外,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為依托的醫療旅游業,也迎來較快發展。由于海南島嶼型經濟的特征,大進大出的產業在這里暫時不具備很好的優勢及條件,而相應的信息、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則更具備發展優勢。

海南島不是“房產島”

NBD:在發展金融業方面,早在2009年《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時,就提出要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您曾經表示,當時這個政策在落實上存在難度。此后,您也一直在為離岸金融業的發展積極獻策,這其中您有怎樣的體會?

李仁君:為什么說當時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落地存在難度?我曾經做過調研,我國給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幾家銀行發放了辦理離岸金融業務的資質,這些銀行在各地也都開設了辦理窗口,但是問題就在于業務量很少,原因是離岸金融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非居民、境外個人和機構等,但是當時海南的開放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非居民的數量有限,自然就發展不起來。

調研后,2016年,我在海南省政協會議上提交了一個提案,即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性服務業中提了一條:可以申請在海南設立一個離案公司注冊地,讓很多離岸公司在海南注冊,注冊以后離岸金融就更容易發展起來。

有意思的是,我是在海南省兩會提出的,年后在全國兩會上有一位全國政協委員也提了一個類似的提案。兩年之后,2018年,國家真的把自由貿易港的好政策給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本身帶有離岸金融的功能,這也要求海南加快去推進落實。有些事情要敢于創新,敢于先行先試,不能事事等到國家審批完了才開始研究。

NBD:房地產業方面,正如您所言,上世紀90年代時,海南發展出現一段低潮期,房地產市場出現了泡沫,后來海南也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在國際旅游島的大目標下,如何避免再走房地產的老路,在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李仁君:海南建省辦特區以后,房地產很快發熱。1992年炒地皮使得房價瘋漲,1993年遭遇宏觀調控,海南房地產資金鏈斷裂,泡沫被擠破,項目爛尾,房價爆冷。對于海南樓市而言,一下子進入了冬天。

2010年1月初,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獲批。在此重大政策利好之下,各路炒房資本蜂擁而至,海口、三亞等海南一線城市房價紛紛上漲。此后,2013年高漲的房價整體又幾乎被腰斬。以鳳凰島房價為例,高峰期成交價甚至能到10萬元每平方米,而到2013年初跌至4.5萬每平方米。這一次,對于海南而言,房地產依然沒有實現有序發展。

而在海南進入“而立之年”,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政策出臺后,海南房地產界“蠢蠢欲動”,又有人準備在海南大量購房。不過,4月22日海南全域限購的政策及時出臺,包含戶籍、社保、貸款、年限等多重調控手段,下大決心重拳出擊以徹底防范房地產投機炒作風險。

一方面,可以看出,海南的住房水平對一些人確實存在較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必須注意到對海南的房地產業發展必須管控,如果放任其發展,那么就不是美麗的海南島了,而變成了“房產島”,所以海南的房地產必須要健康有序的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規范房地產發展,不是不讓它發展,而是應該有明確的思路。即本地居民住房由政府來保障,島外改善性住房需求由市場來調節,投機性需求由制度來規范。

首先要做好本地居民的住房由政府來保障,在此基礎上,對島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能“一刀切”,不應完全禁止,而是應該發揮市場作用來調節。此外,市場總是會有投機性行為,所以對于房地產投機行為,應該控制好這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改革開放40周年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