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新文化人物

每經網首頁 > 新文化人物 > 正文

專訪│爆款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編劇蘇曉苑:編劇這個職業,性價比還好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31 10:22:54

翻開蘇曉苑的人生履歷,二十多年前,她曾寫過科幻小說,作品還獲得過銀河獎;她也做過老師和記者,后來因為對文字的喜愛成為編劇,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年。也許不同的職業在她看來,都是人生的風景。生于成都的她表示:“四川人有著豁達幽默、聰明能干、既吃苦耐勞又享受生活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性格影響了所有的川籍編劇。”

 每經實習記者|張玉路    每經編輯|溫夢華    

去年大熱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讓編劇蘇曉苑得到了觀眾更多的關注。而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之前,蘇曉苑早已在編劇行業深耕了20年。當問起近二十年中編劇行業發生的變化時,她用了一個反問句:“作為社會職業之一,編劇沒有什么與眾不同吧?”

正如蘇曉苑所說,作為社會職業的編劇少有特殊之處,但20年的時間,編劇所處的環境卻又的的確確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比以往單部劇集超千萬的價格,當下頭部劇集的單集價格就超了千萬,在劇集價格提升的背景下,編劇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采訪中,蘇曉苑說:“30年前,一個中文系畢業生,很可能直接進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都有著光明的前途,他們會去做編劇嗎?而現在一個畢業生,找個工作都很難,如果想靠文字維生,做編劇算是個性價比還好的職業。”

▲編劇蘇曉苑作品介紹(圖/每經制圖)


當然,“性價比還好”的前提是能寫出好劇本。蘇曉苑說自己每次寫劇本,寫到最后基本都要虛脫。在創作大熱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三年時間中,她的大綱被否過七次,直到第八稿出來才被肯定。

在蘇曉苑看來,每次寫劇本都像個體力活。她頗帶點自嘲道:“前不久不是有人呼吁給作家提升稿酬嗎,說作家們迫于生計,不得不去寫電視劇,做點扛大包的活路。這說法很形象。”

把扛大包和寫電視劇放在一起,她覺得可能中國電視劇編劇還處于藝術地位的鄙視鏈底端,“電視劇編劇被寫話劇的看不起,被寫電影的看不起,更不用說寫小說的了。”蘇曉苑雖然這樣半開玩笑的表示,但她仍舊熱愛這個行業。說起曾遇到的折磨和苦悶,也沒有一點苦大仇深,反而透出天性中的豁達與幽默。

翻開蘇曉苑的人生履歷,在二十多年前,她曾寫過科幻小說,作品還獲得過銀河獎;她也做過老師和記者,后來因為對文字的喜愛成為編劇,并且一做就是二十年。也許不同的職業在她看來,都是人生的風景。

生于成都的她表示:“四川人有著豁達幽默、聰明能干、既吃苦耐勞又享受生活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性格影響了所有的川籍編劇。”


▲編劇蘇曉苑(圖/受訪者供圖)

【對話蘇曉苑:寫劇本要耐得住寂寞,四川編劇機會不多,一旦有了機會反而更加珍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進入編劇行業已經有20年,就您自身的經歷來看,編劇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如何?

蘇曉苑:毫無疑問,過去這20年,影視行業和中國的很多行業一樣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給從業人員帶來了很多機會,作為朝陽產業,影視圈需要更多的編劇人才,但伴隨著市場的成熟,影視也會告別增長奇跡,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

NBD:曾有TVB資深編劇提及,工業化程度較高的TVB培養機制讓源源不斷的人才進入編劇這個行業。您覺得這種方法可以借鑒到內地的人才培養之中嗎?

蘇曉苑:我不太清楚TVB的編劇培養機制,我比較好奇的是他們這個機制在今天是否還在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果今天還行之有效,那就有他的合理性。說老實話,我不認為一個需要高度創意的行業人才隊伍,可以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培養出來,工業化的特點就是高效、可復制、標準化,如果對編劇的要求就是生產流水線上的一環,那可以,但如果要培養有個性、有特色、有思想、有創造性的編劇,可能還是需要更切實際的培養模式。

NBD:一直以來,您的劇本大多都是原創,而這幾年電視劇行業比較熱衷于拍IP劇。是什么原因讓您一直堅持原創,而沒有做IP改編?您認為IP與原創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蘇曉苑:我原創偏多,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我不排斥IP,也不排斥改編,自己也有幾部劇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網絡文學的興起,給影視劇創作帶來了新的視野,新的契機,而網絡文學通過長時間的積淀,的確有一批IP作品脫穎而出,不僅擁有了數量驚人的讀者群,其本身的水準也是非常高的,由此改編的影視作品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好的IP作品都是原創,只不過不是影視劇本而已,而好的原創影視作品,獲得觀眾喜愛,在某種意義上,也成了帶影響力、帶流量的IP。

NBD:您之前的《花木蘭傳奇》《那年花開月正圓》描寫的都是女性成長的故事,那您后續作品又有哪些?分別是什么題材?

蘇曉苑:目前手上的幾個劇,都是現代題材,反映現代都市人的不甘、失落、奮斗與成功,當然第一主角仍然是女性。現在有兩部劇的劇本已經完成等待開機,還有兩部在創作中,還有幾部在構思中。

NBD:在2005年前后,您寫了《芙蓉花開》和《成都往事》來講述四川人自己的故事,我們這次統計發現整個四川籍編劇在行業中的表現也很優秀。您認為這種情況和一方水土有什么關系?

蘇曉苑:中國影視機構扎堆北京,眾多編劇也因此聚集北京,雖然機會很多,但對工作性質偏個體勞動的編劇而言,未必是件好事,也許人被一個又一個的機會誘惑,反而失去了平常心,畢竟寫劇本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時間打磨。而四川編劇,雖然機會不多,但一旦有了機會反而更加珍惜,我們這個行業,收獲大體還是會和付出成正比,我想這也許就是川籍編劇成功的秘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那年花開月正圓 電視劇編劇 蘇曉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