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新金融升級要有大謀略才能大展宏圖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6 02:10:51

  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的命脈在于不斷創新,同時也時時刻刻被創新產品模式倒逼著。不要陶醉于一時壟斷,一刻不可一世。只要整個社會的創新沒有枯竭,要明白:螳螂捕蟬,黃雀永遠在后,永遠都必須有危機感。電商平臺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傳統,社交電商、內容電商、名人大V等去中心化電商撲面而來,正在顛覆傳統電商。

傳統金融被互聯網金融顛覆的同時,金融科技撲面而來,大數據金融、人工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尚沒有真正落地出效益,而區塊鏈金融的去中心化將徹底革了中心化金融的命。

變化就是這么快,發展就是這樣迅速。我最熟知的金融領域,這么多年大浪淘沙、風起云涌,令人眼花繚亂。多少新金融機構曇花一現,誕生的快,消亡的也快。關鍵在于沒有新技術支撐新金融,沒有創新支撐新技術。

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誕生的一批新金融機構都面臨新的挑戰與轉型。誰能轉型成功誰將占據未來新金融高地。而目前轉型的難度已經越來越大,因此,沒有大謀略,沒有前瞻性的視野,很難轉型成功。長期觀察傳統金融與新金融的我發現,京東金融的轉型最起碼給我眼前一亮,完全堪稱大謀略,堪稱獨辟蹊徑,獨樹一幟。起碼從目前看,向這個新金融方向轉型的尚沒有發覺。那么,京東金融到底往哪里轉型呢?

京東金融轉向“數字科技公司”,我認為京東金融的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B2B2C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級服務,助力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實現戰略升級。從中可以看出,京東金融將不再以擴張資產負債表為盈利模式,而是專注于場景、獲客、運營、風控、交易和系統服務等,賺技術服務的錢。京東金融將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數據科技服務商。京東金融轉型的模式是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后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讓金融回歸金融,讓科技回歸科技。

對于數字金融科技模式,我理解核心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京東金融利用京東平臺積累的客戶大數據優勢,給金融機構提供包括客戶信用挖掘等的服務,以提高金融機構在信用業務拓展中的風控能力。二是京東金融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特別是數據挖掘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實力,幫助金融機構挖掘自身積累的交易數據價值,包括通過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客戶金融需求傾向、趨勢,幫助金融機構挖掘自身線上線下客戶數據從而獲取客戶數據,使得金融機構數字利用效率效益最大化。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對B2B2C解釋更加準確而清楚。第一個B是京東金融,中間那個B是金融機構。京東金融是幫助金融機構去做金融業務。中間那個B也可以是政府、企業,最后的C可以是小B,也可以是直接消費者的小C。所以邏輯層面,京東金融從1.0到2.0時代的轉變,是從一個服務C端、服務最終客戶的企業,轉變成一個做企業服務的企業。于是,B2B2C模式的盈利方式,就從資產方式獲利變成服務方式獲利,從自己做金融變成幫別人做金融。因此,京東金融未來會把資產和資金等一系列金融業務全部往金融機構轉移,包括白條、京保貝、京小貸等等,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運營,或者京東金融幫金融機構在它的基礎上去做資產、資金以及用戶的運營,京東金融本身不再持有這些資產。

以上描述基本可以理清或梳理京東金融轉型的方向與目標。詳細了解京東金融的轉型路徑后,讓我眼前一亮,可以用高大上來理解,也可以用大目標來表述,同時給我以超級理想化的感覺。到底可行性如何呢?

我以一個金融從業將近38年的老金融,又以一個新金融最早研究者的人士感覺,京東金融轉型的方向目標具有前瞻性,絕對是未來最具潛力與前途的領域。同時這個轉型定位只有類似京東金融等少數擁有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的企業才能做到,未來這個金字塔頂的競爭或并不激烈,因為一般企業做不了,也不敢想。

從市場需求看,以我多年在傳統銀行“廝混”,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接觸或對新金融機構的了解,金融機構對其需求特別大,市場潛力無限。目前包括大型銀行在內對數據金融需求大,對數據挖掘分析,人工智能技術需求非常強烈。但我一直認為傳統金融自己做,投入大且成功幾率小。數據積累少,挖掘能力不強,專業度不夠,僅僅是一個方面。致命弱點在于長期形成的傳統金融思維定勢,很難跳出來,往往弄出來個四不像的東西。傳統金融機構迫切需要與類似京東金融既有自身數據優勢,又有強大的新科技支撐力量的企業合作。因此,京東金融轉型到數字科技服務業務,成為服務金融機構的數字科技企業,應該不愁市場需求。

市場如何選擇最有說服力,資本是否看好京東金融轉型才是關鍵。京東金融宣布近期已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人簽署了具有約束力增資協議計劃,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后估值約1330億人民幣。這是資本對京東金融轉型投出的贊成票,這是資本對京東金融轉型最有說服力的選擇。

眼前短期的一個擔憂是,在目前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以國有或者說國有控股為主情況下,這些企業意識特別是轉型的意識、危機意識、內部效率等與京東金融合作或有反差與碰撞,營銷與交易成本非常大。

京東金融轉型的遠大目標,在未來中國民營金融科技企業大發展時期將會大展宏圖。

文/余豐慧(金融評論家,專欄作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