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10 23:25:44
有熟悉相關項目的人士7月10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如果鑫海資源能夠順利生產出相關產品,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實現5000多萬元的收入問題不大。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宋思艱
站在退市紅線、經營近乎停滯的*ST華澤(000693,SZ)終于迎來了一個“利好”消息,旗下一孫公司復產。
7月9日晚,*ST華澤公告稱,全資孫公司平安鑫海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海資源)已于近日恢復生產。公司預計,鎳鐵生產線恢復生產后,2018年將為公司貢獻5600萬元收入,按2017年的收入計算,占比14.33%。
近來,*ST華澤“宮斗劇”不斷。近日,*ST華澤第三大股東北京康博恒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康博恒智)提議罷免公司全部4名非獨立董事和一名監事職務。為此,康博恒智還公開征集投票權。
*ST華澤稱,經過前段時間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鑫海資源的鎳鐵精煉電爐安裝工程已完工,電爐操作規程、安全規范已制定,相關操作人員也已完成崗前培訓。7月6日,鎳鐵精煉電爐開始烘爐及九擋空載調試,其后投入鎳鐵顆粒料及濕選精粉料,開始精煉生產。
鑫海資源能復產頗為不易。由于*ST華澤關聯方對公司巨額違規占款,導致目前*ST華澤資金極度緊張。“公司長期大面積欠薪、欠繳基本社保、員工流失嚴重,職能部門配備員工嚴重不足,公司運轉困難。”*ST華澤此前曾透露。
作為*ST華澤旗下全資孫公司,鑫海資源的經營也受到影響。根據*ST華澤2017年報顯示,鑫海資源作為被告方之一涉及多起訴訟。其中,鑫海資源及相關方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青海省信用擔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存在多起借款糾紛,涉及金額達到2.04億元。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由于鑫海資源部分未履行相關法院的判決,其已在今年1月被列為失信人。目前,鑫海資源鎳鐵生產線資產額3.42億元,去年公司實現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1.53%;設計產能每年3.5萬噸,目前恢復的產能為每年2.2萬噸,恢復程度62%。
*ST華澤稱,鎳鐵生產線恢復生產后,2018年將為公司貢獻收入5600萬元。
對此,有熟悉相關項目的人士7月10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如果鑫海資源能夠順利生產出相關產品,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實現5000多萬元的收入問題不大。
鑫海資源能否順利實現2018年的生產經營目標?資金問題仍會是關鍵因素之一。鑫海資源此次復產,雖然不需要重新采購主要的原材料,而是使用原有庫存材料(鎳鐵粉),但仍需要1670萬元的流動資金。公司稱,這些資金將來源銷售回款等。
幾天后的7月13日,*ST華澤將召開2018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會。而隨著股東大會的臨近,各方對于公司控制權的爭奪也日趨白熱化。
此前,康博恒智提議罷免公司全部4名非獨立董事和一名監事等一系列議案,包括現任公司董事長劉騰、董事兼總經理齊中平、董事徐景山、董事兼副總經理柴雄偉和監事朱小衛。
康博恒智罷免理由是,上述人員對公司目前的法人治理結構整改、大股東清欠等問題沒有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此,康博恒智作為征集人,對外公開征集投票權。
*ST華澤董事會也針鋒相對,公開征集投票權反對上述議案。*ST華澤董事會認為,上述4名董事和1名監事就任以來,勤勉盡責,在解決關聯方侵占、大股東業績對賭、維護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等問題上,取得了一定進展。
*ST華澤董事會表示,此時罷免,諸多挽救上市公司的工作將隨之流產或停滯,而康博恒智方面并沒有提出后續的有效計劃且時間將來不及,在很大程度上將導致公司直接退市或破產,各位股東應對此議案予以反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康博恒智方面希望重組董事會來主導*ST華澤保殼重組事宜,而目前,康博恒智和上市公司第五大股東深圳聚友網絡已結成同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