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6 00:46:56
6月25日,特步國際當日午間收跌7.27%,盤中一度大跌逾11%,成交量放大。隨后,特步國際(01368,HK)在港交所發布午間公告稱,公司股價下跌及交易量增加,董事會確認,其并不知悉任何導致該等價格及交易量變動的原因。不僅是特步,多支體育用品港股集體走弱。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趙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前,特步、安踏等晉江系鞋企遭GMT做空后股價下挫。該事件影響似乎還在繼續。6月25日,特步國際當日午間收跌7.27%,盤中一度大跌逾11%,成交量放大。
隨后,特步國際(01368,HK)在港交所發布午間公告稱,公司股價下跌及交易量增加,董事會確認,其并不知悉任何導致該等價格及交易量變動的原因,公司營運維持正常,管理層團隊仍對公司的未來前景充滿信心。此外,公司已獲其主席丁水波及若干高級管理層通知,其已于25日增加各自于公司的持股量。截至25日收盤,特步國際下跌3.81%,報5.3港元/股。
特步國際2017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集團收入為51.134億元,同比下降5.2%;集團毛利率連續第5年攀升,上升0.7個百分點達43.9%;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4.08億元,同比下降22.7%。由于公司在2017年一次性回購庫存虧損1.208億元,若排除此項損失影響,公司2017年歸母凈利潤為5.29億元,同比增長0.2%。此外,年報還顯示集團的凈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達29.338億元,占凈資產的55.1%。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集團即將完成三年戰略變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相關財報發現,集團2015年、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2.951億元和53.966萬元,2017年收入下降5.2%至51.134億元,其中2017年上半年集團收入降幅為8.8%,下半年降幅為2.1%,有收窄趨勢。
事實上,近年來,特步國際對零售渠道實行全面掌控,并將特步獨家總代理商由批發商轉變為部分零售商。
鞋服行業獨立評論員馬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步國際近年來實行渠道變革,從過去的批發商思路向零售思路轉變,“這樣做讓公司的產品銷售渠道更為扁平,安踏早些年也做過類似的變革,這也是鞋服行業的大趨勢。”
據了解,公司近三年削減多層分銷,對6000家店鋪運營進行變革,目前6000家門店中60%為總代理商的直營店,40%由二級分銷商經營。但在運營上,公司負責大部分零售決策,總代理商則負責其直營店的大部分資本投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主席丁水波自去年年底開始持續增加持股,截至2018年5月9日,丁水波持股數量為13.4225億股,持股比例達60.06%。馬崗分析表示,高管流失是特步業績不佳的原因之一,丁水波等高管的增持舉動讓高管動力更足,表明特步國際的員工股份獎勵計劃較強,或許是其解決人才和業績的舉措。
6月25日,收跌的不只特步國際一家,多支體育用品港股集體走低。截至25日收盤,安踏體育(02020,HK)報41.9港元/股,下跌3.46%;361度(01361,HK)報2.28港元/股,下跌4.60%;李寧(02331,HK)8.38港元/股,下跌3.34%。
從2017財年的業績來看,安踏、李寧、361度和特步是本土運動品牌的“四小龍”,在2017財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67億元、89億元、52億元和51億元。
那么,從今年年初的德爾惠倒閉到日前的晉江系鞋企遭做空,本土運動品牌經過一番洗牌,應實現何種突破?
馬崗向記者分析表示,短期內的“做空風波”會慢慢消化,鞋企一方面要做好解釋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選擇更透明的手段讓更多資本看到。“當然最要緊的是打鐵還要自身硬,實實在在的業績才是王道。”
(實習生張瀟尹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