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wen) 2018-06-23 19:29:39
基于中小微企業的特點,劉新海分析(xi),中小微企業的壽命(ming)周(zhou)期普遍較短,其本身可(ke)以用于信(xin)用評(ping)估(gu)的數據量(liang)較少(shao),令其可(ke)評(ping)估(gu)的數據不(bu)可(ke)靠,風險很(hen)大。
每(mei)經記(ji)者(zhe)|邱德坤 每(mei)經編(bian)輯|任芷霓
第七屆金交會會議現場 每經記者 邱德坤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依舊是一個世界性難題。6月22日,在第七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上,廣東省中小企業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副局長程有根指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表面上看是缺錢,實際上是缺信用。”
而在6月23日,深圳微眾稅銀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眾稅銀)首席商務官曾源分析,過去中小微企業的信息難以準確采集,導致外界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難以進行評判。
北(bei)京(jing)大學(xue)智能金融研究(jiu)中(zhong)心兼職研究(jiu)員(yuan)劉(liu)新海表示,信用(yong)(yong)體現在(zai)多方(fang)面(mian)。在(zai)當(dang)前國內征信體系遠未成(cheng)熟的情況下(xia),各方(fang)還在(zai)探索多種(zhong)評估中(zhong)小微(wei)企業信用(yong)(yong)的方(fang)法(fa)。
程有根指出,融資(zi)難(nan)、融資(zi)貴是(中小微)企業反映最強烈、影響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
而廣東是中小微企業的大省。來自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省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單位數量接近1000萬個,居全國首位,完成增加值4.83萬億元,占廣東省的經濟比重達到53.8%,對廣東省的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5%。
基于中小(xiao)微企業的(de)(de)特點,劉(liu)新海(hai)分析,中小(xiao)微企業的(de)(de)壽命(ming)周期普遍較(jiao)短(duan),其本身可(ke)以(yi)用于信用評估(gu)(gu)的(de)(de)數(shu)據量較(jiao)少,令其可(ke)評估(gu)(gu)的(de)(de)數(shu)據不可(ke)靠,風險很大。
中小微(wei)(wei)企(qi)業的(de)信用難以(yi)評估(gu),還表(biao)現在(zai)篡改(gai)自身經(jing)營數據(ju)。曾源介紹,銀(yin)(yin)(yin)稅互動之前,中小微(wei)(wei)企(qi)業向銀(yin)(yin)(yin)行貸款,通(tong)(tong)過更改(gai)財(cai)務數據(ju)以(yi)夸(kua)大自身盈利的(de)狀況,可以(yi)爭(zheng)取到更多的(de)銀(yin)(yin)(yin)行貸款。而在(zai)此(ci)前,銀(yin)(yin)(yin)行與稅務局之間(jian)的(de)信息(xi)未能連通(tong)(tong),所以(yi)銀(yin)(yin)(yin)行與稅務局難以(yi)察覺(jue)該問(wen)題。
“除非你能識別它。”廣州市瑞(rui)蚨(fu)互聯(lian)網小額貸(dai)款(kuan)有限公司執行(xing)董(dong)事(shi)譚志(zhi)(zhi)偉稱,曾(ceng)在國內(nei)一(yi)家大型商業銀(yin)行(xing)工(gong)作(zuo)的(de)譚志(zhi)(zhi)偉,對于該問題(ti)(ti)有著較(jiao)為深入(ru)的(de)研究。他表示(shi),這(zhe)種情況類似于每個人都希望呈現自己最好的(de)一(yi)面(mian),是個比較(jiao)棘手(shou)的(de)問題(ti)(ti)。
上述這些問題,加(jia)劇了銀行(xing)(xing)對(dui)中小(xiao)微企(qi)(qi)業(ye)貸(dai)款(kuan)的成本。譚(tan)志偉進一步介紹(shao),銀行(xing)(xing)對(dui)企(qi)(qi)業(ye)開展貸(dai)款(kuan)業(ye)務(wu),需要對(dui)企(qi)(qi)業(ye)進行(xing)(xing)風(feng)險(xian)和經營能(neng)力的綜合評估(gu),以此判斷該企(qi)(qi)業(ye)是否有償還貸(dai)款(kuan)的能(neng)力。中小(xiao)微企(qi)(qi)業(ye)和大型企(qi)(qi)業(ye)的信用(yong)評估(gu)成本,可(ke)能(neng)接近相(xiang)同,甚(shen)至評估(gu)中小(xiao)微企(qi)(qi)業(ye)信用(yong)所耗(hao)費的成本會更高。
當前,基于中小微企業信(xin)用難以有效評估的現狀,各方均在探索不同的征信(xin)方式(shi),從而試圖解決該(gai)問題(ti)。
渣(zha)打銀行(中國(guo))有(you)限(xian)公(gong)司零售(shou)銀行信貸(dai)總(zong)監(jian)陳燕來提供的一(yi)個(ge)獨特心得是(shi),關注中(zhong)小(xiao)微(wei)企業(ye)主(zhu)的信(xin)用狀態。譚志偉認為,企業(ye)主(zhu)的個(ge)人(ren)征信(xin)信(xin)息,反映的是(shi)其(qi)個(ge)人(ren)的商業(ye)借(jie)貸等信(xin)息,一(yi)般很少將(jiang)其(qi)個(ge)人(ren)的商業(ye)信(xin)譽和其(qi)經營(ying)的企業(ye)關聯。如果(guo)將(jiang)兩者進行關聯,會增加中(zhong)小(xiao)微(wei)企業(ye)融資(zi)的相(xiang)關約束。
《每日(ri)經濟新聞》記者注(zhu)意到,中小微企(qi)業所處的(de)供應鏈(lian)受(shou)到關注(zhu)。諾華誠信(xin)(xin)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蘇誠信(xin)(xin)認為,以后(hou)不僅(jin)是企(qi)業自身的(de)數(shu)據(ju)可(ke)用(yong)于信(xin)(xin)用(yong)評估(gu)(gu),加入供應鏈(lian)的(de)視角后(hou),該企(qi)業上下游的(de)其(qi)他企(qi)業的(de)經營數(shu)據(ju),也將(jiang)成為評估(gu)(gu)該企(qi)業信(xin)(xin)用(yong)的(de)一個數(shu)據(ju)維度。
而隨著(zhu)金融科技的發展(zhan),譚志偉(wei)稱(cheng),在中小微企業沒(mei)有(you)很核(he)心(xin)的財務數(shu)(shu)據時,其(qi)與政府相關的稅務等數(shu)(shu)據,可以加(jia)入到(dao)金融管(guan)控的參數(shu)(shu)中來加(jia)以利用。
成立于2014年的微眾稅銀,正是一家以稅務數據為核心的第三方征信公司。微眾稅銀首席商務官曾源介紹,稅務信息是企業在信用評估中,作為正相關信息是最有價值的部分。銀稅互動后,通過中小微企業的授權,公司系統可以從稅務局獲得該企業的信息,進行相關數據模型的評估后,系統會直接將信用評估的信息傳送至銀行,這就統一了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這(zhe)是(shi)一種探索,各種方式都能幫助(zhu)提升一點(dian),但是(shi)這(zhe)能對(dui)這(zhe)個(ge)問題解決多(duo)少?” 劉(liu)新海在(zai)接受(shou)記者采訪時反問。他表示(shi),中小微企業(ye)融資難是(shi)一個(ge)世界性(xing)的難題,大家都在(zai)想辦(ban)法,一點(dian)一點(dian)的做(zuo)。
曾源預判,未(wei)來國內的(de)征信行業還有很長的(de)路要(yao)走,基于各個(ge)行業和地區的(de)特殊性,以及(ji)時間的(de)推移,征信的(de)標準需要(yao)更迭,也需要(yao)更有針對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ji)新(xin)聞(wen)》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xiang),違者必(bi)究(jiu)。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bie)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酬。如(ru)您不(bu)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wo)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ji)新聞(wen)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