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7 21:04:58
近期的市場,雖然我謹慎樂觀,但市場表現確實也不是太好。尤其是盤面熱點看上去很多,但切換也快。這樣的行情,其實讓人并沒有太多參與的欲望。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最近,A股市場表現疲弱,市場交投可以用清淡來形容。今天,大盤連續第二個交易調整,滬指下跌15.29點,以3154.28點報收,跌幅0.48%,滬市僅成交1506億元。
盡管行情讓人昏昏欲睡,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一些其他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市場。今天,達哥就想再和大家聊聊騰訊,并且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多久沒登錄過QQ了?”
之所以今天要聊騰訊,因為昨天騰訊公布了一季度財報。今天早上的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早評文章中,達哥已經給大家分享了相關財務數據。從財務數據來看,靚麗的業績依舊是騰訊最大的看點。數據顯示,騰訊收入和利潤保持了較高的同比增長速度,一季度實現營收735.28億元,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11%;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為232.9億元,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12%。
這一系列數據再次證明,騰訊依舊是國內最出色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受此消息刺激,今天騰訊股價大漲4.8%,股價重新突破400港元,并以415.2港元報收。

當然,今天主要想聊的,并不是業績,而是另外一個數據。據騰訊一季度財報顯示,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05億,比去年同期下降6.4%。而QQ空間月活躍賬戶數達到5.62億,比去年同期下降11.0%。
大家都知道,騰訊的發家,正是依靠QQ這款即時通訊軟件,全國無數人都是QQ的用戶,不少網民甚至還擁有多個QQ賬號。可以說,QQ的存在,影響了好幾代網民。但現在,騰訊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QQ活躍用戶減少,也就是說,有不少的人沒有怎么使用QQ了。
其實,達哥曾經也是QQ忠實用戶,每天都會登錄,還曾經是充值的VIP用戶。但是現在,確實已經很少使用QQ了。平時上網時,即便QQ掛一整天,電腦屏幕的右下角也不會閃爍一下,也就是說,根本沒人“Q你”,這也說明,你的朋友也基本沒用QQ了。
那么,為什么QQ活躍用戶越來越少,騰訊業績依舊優異,騰訊股票依舊是大牛股呢?原因很簡單,騰訊通過對產品的不斷創新、迭代,其他包括支付、網游等相關業務的發展,騰訊早就不再過分依賴龐大的QQ用戶了。
現在,人們使用更多的即時通訊工具,既不是QQ,也不是手機短信,而是微信。財報顯示,微信和WeChat(海外版微信)的合并活躍賬戶數達到10.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9%。另外,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微信進行消費付款,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騰訊的手游,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小程序、小游戲。騰訊正在以更加廣泛的方式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
所以,現在即便你再也不使用QQ,我相信騰訊依舊可以通過其他的產品來獲得更多的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在我看來,對于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永無止境的創新,用產品的不斷迭代,來搶奪用戶,占領市場。
除了騰訊之外,蘋果公司同樣也是值得尊敬的互聯網公司。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剛剛公布的一季度持股情況顯示,在一季度大幅增倉蘋果公司之后,目前蘋果公司已經超過富國銀行,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第一大重倉股。如果把時間倒轉10多年,巴菲特似乎對蘋果公司,甚至是整個科技股都不太看好的。
但是,也就是在這10多年中,蘋果公司通過不斷對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IPHONE手機推陳出新,更新換代,蘋果公司不但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同時也征服了全球的用戶,更獲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睞。從這個角度看,騰訊和蘋果,其實都是走的同一條路。
今天達哥聊的這些內容,看上去和A股關系不大。但是,如果以騰訊和蘋果作為標桿,那么目前A股的科技股其實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同時也可能依然隱藏著未來的大牛股。
最后,還是簡單談下行情。近期的市場,雖然我謹慎樂觀,但市場表現確實也不是太好。尤其是盤面熱點看上去很多,但切換也快。這樣的行情,其實讓人并沒有太多參與的欲望。
從成交量也可以看出,今天滬市成交量回到1500億元的水平,很明顯,很多資金都是不太愿意參與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時候也需要拋開市場因素,從另外的一些角度來思考,說不定會有新的收獲。

滬深300指數倉位參考
日期:2018年5月17日
今日倉位:五成
明日倉位計劃:五成
一、本倉位是結合趨勢研究,設置的非實盤倉位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請注意投資風險。
二、本倉位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以實現對指數量化跟蹤,避免持倉個股差異影響效果。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