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6 17:15:54
無論是生態空間建設還是鄉村振興,這是當下城鎮化進程中的兩個熱點話題,重視程度通常決定了后期效果,重視程度越高當然越好。但是,不可回避的是,熱潮背后往往藏著暗涌,我們要避免走偏、走錯,就需要冷靜的思考,需要將隱憂挑明。日前,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在成都參加了一場學術研討,借這個機會,我們請他對城市進化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談了談他的看法。
每經記者|余蕊均 每經編輯|楊歡
今后中國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口都是城市人口,都在城市里生活,所以城市的經濟怎么樣,城市的競爭力怎么樣,也就決定了這個國家怎么樣。
生態是為人服務的,到底這個人需要多大的生態空間?并不是說越大越好。城市的發展,在經濟上、財務上都要可持續。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并沒有完成,農村的人口還在流失,如果只是在硬件上、設施上振興一把,最后沒有人用,那是浪費。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空間,進化需要漫長的過程,不同階段面臨不同任務,也暗藏諸多問題。

圖片出處:攝圖網
比方說,生態價值如今越來越重要,但在城市的生態空間建設中,是不是會出現用力過猛的情況?又會不會適得其反?
再比如,鄉村振興成為各界共識,城市能夠為鄉村做些什么?只有資金的投入顯然不夠,當農村人口繼續流向城市,鄉村應該如何振興?
無論是生態空間建設還是鄉村振興,這是當下城鎮化進程中的兩個熱點話題,重視程度通常決定了后期效果,重視程度越高當然越好。
但是,不可回避的是,熱潮背后往往藏著暗涌,我們要避免走偏、走錯,就需要冷靜的思考,需要將隱憂挑明。
日前,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在成都參加了一場學術研討,借這個機會,我們請他對城市進化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談了談他的看法。
思考1,如何推動規劃師“下鄉”?
城市進化論:鄉村振興是一個大課題,現在一些城市也在推動規劃師下鄉,您怎么看?
徐林:首先,這個事情并不難,因為鄉村振興的規劃問題要比城市規劃簡單得多。因為一個鄉村,它的空間范圍很有限,人也不多,所以規劃問題相對簡單。
只是過去規劃院或者負責規劃的人,他們都不太關注鄉村的規劃,只愿意做城市規劃,因為做城市規劃是有錢的,做鄉村規劃是掙不著錢的。
所以其實政府不一定要招多少規劃師下鄉,要解決這個問題,拿出一筆錢來公開招標就可以了。政府應該是給規劃師提供任務,給他提供經費,讓他去做這件事,而且對于一個鄉村規劃來說,也不是一個規劃師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個小團隊來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最終還是得符合市場的規律和需要。
思考2,村莊或將重新整合
城市進化論:除了規劃師,目前鄉村振興還面臨哪些難題?
徐林:現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并沒有完成,農村的人口還在流失,如果你只是在硬件上、設施上振興,最后沒有人用,那是浪費。
所以今后鄉村的振興,還涉及到可能村莊的重新整合,有的可能要把它重新集中在某個地方,因為不到一定的規模,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很多投入,它也沒有經濟規模的效益。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不是說現在有個村,我就把每個村都振興起來,做不到的。因為人在流失。
城市進化論:為什么到今天農村人口還在流失呢?
徐林:因為農村人口和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人是往高處走的。而且農業勞動生產率和非農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的差距也非常大。所以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如果要提高整個經濟的勞動生產率的話,就應該讓勞動力更多的由低勞動生產率的部門轉向高勞動生產率的部門,這樣整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才會進一步提高。
所以現在好多人談逆城鎮化,那是不對的。中國根本就沒到這個時候,不能因為城里有一些人想到鄉下去住一個月、兩個月,就叫逆城鎮化。年輕人、要做事的人,到鄉下去做什么?讓你住兩個月,你就待不住了。
所以該怎么辦呢?就是順應趨勢和潮流,不要人為去干預。因為人的流動,不是盲流,農村人口要到什么地方去,是去那里找工作機會、去掙錢的,如果沒有這種機會,他也不會去的。
思考3,偏頗是什么?
城市進化論:成都目前正在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您覺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徐林:今年2月,總書記在視察天府新區時提出“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為什么在這里說這個事情呢?在我看來,成都的綠化空間是挺大的,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基礎,第二,可以進一步把公園城市建得更好一點,這樣的話就可以把生態的價值放到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但是,在做的過程中,要防止出現偏頗。偏頗是什么?第一就是搞過頭。
一個城市的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并不是說一個城市生態空間越多越好,或者城市公園越多越好。因為城市是一個集就業、居住、市場、生態公園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空間。這種空間,就是要使得城市的發展,要在經濟上、財務上都要可持續。
所以如果把生態空間搞得過大之后,影響了城市的人口密度,那這個城市的商業就不會很發達。商業不發達,就有城無市,就會很冷清,所以為什么好多新城新區都不繁榮,說白了,就是人口密度不夠。
思考4,“人”需要多大的生態空間?
城市進化論:那應該如何避免這一問題呢?
徐林:我的意思,就是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規劃好,根據不同的城市空間,現有的狀況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來確定,生態空間的擺布怎么樣更合理。然后不同地區的生態空間的大小,應該是什么樣。
這個不是越大越好,因為城市密集區、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區,不需要那么大的生態空間,那個地價太貴了,也搞不起,比如說老城區要建一大塊公園,需要拆掉多少房子?那個地方就是搞一個不大的、但是足夠的綠色空間,方便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地方可去,這就夠了。
生態是為人服務的,到底這個人需要多大的生態空間?不能搞得太過,不能偏了。
另外一點,就是要有耐心。規劃好了之后,要分步驟、有重點地實施,不可能說一任甚至兩任政府就能完成這個規劃目標,可能需要好幾代人才能夠實現,要持之以恒地發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