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7 15:09:48
每經記者|段思瑤 每經編輯|楊翼
共享汽車從來不缺“槽點”。
據深廣電第一現場5月2日報道稱,4月27日,深圳的李先生駕駛一輛名為“小馬用車”的共享汽車,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左后輪忽然掉了。平臺方面工作人員表示,這次發生事故的車輛才剛保養不久,經平臺維修服務商初步調查,這次輪胎掉的原因,是左后車輪輪轂脫落。因此,平臺懷疑是有人惡意破壞。目前,平臺方已經就此事向警方報案,事情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不止是這位深圳的李先生,在剛剛過去的5·1小長假里,名為@嗄臸碑銘的網友也因共享汽車鬧心,他在某社交平臺吐槽稱,5·1外出游玩時,因一輛停在路邊的共享汽車,導致整個道路交通癱瘓。
名為@吳振loyalty 的網友也吐槽稱:最近在路上碰到兩起駕駛共享汽車的新手,長時間占著超車道慢速行駛,完全不注意后方車輛距離,強烈建議共享汽車公司將駕齡時間提高至一年。
看來,大家對共享汽車的“意見”還真是多。不過,有這些駕駛 “壞習慣”的人開共享汽車時要小心了,這些不良習慣將會給駕駛人帶來信用污點。
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了解到,目前,包括首汽GoFun、烽鳥出行等多家共享汽車平臺開始進入“信用時代”。
以首汽GoFun為例,通過與芝麻信用合作,只要用戶芝麻分達到700以上將不用繳納押金。目前,該平臺將在包括合肥在內的全國50個城市全面啟動“信用免押金”政策,以往分時租賃押金較多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據GoFun出行總裁譚奕介紹:“2017年,GoFun平臺的車輛共有62209次交通違法記錄。截至目前,已有4842用戶被從系統當中剔除,因為這些用戶是危險的。”
此外,為進一步提高平臺風控能力,“人臉識別”技術成為眾多共享汽車平臺的又一大利器。烽鳥出行創始人劉國棟對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表示,“為在出行領域進行深入拓展,技術方面,烽鳥出行將很快在運營車輛上上線人臉識別技術。”
雖然人臉識別、智能駕駛等技術開始在共享汽車領域運用,但不得不承認,共享汽車當前仍存在各種挑戰,比如牌照、網點布局、退押金、成本、車輛管理等。
“未來,共享汽車市場將是一個互聯網、碎片化和大數據驅動的高度匹配市場,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基于兩個方面:一是共享汽車的數量和密度足夠多;二是智能程度足夠高,這就需要依靠計算、輔助駕駛來完成調度和匹配。”譚奕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共享汽車逐步發展,不缺錢的“資本大鱷”們也盯上了這塊肥肉。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共有190家共享經濟平臺獲得投資,金額達1159.56億元;其中,共享汽車以764.59億元的金額成為2017年獲投金額最高的領域。
而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和資本也宣布進入該領域。今年初,一汽轎車連發三份公告,宣布分別與貴安新區管委會、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入共享汽車領域。隨后,廣汽也宣布擬與蔚來汽車合作,有意在分時租賃、車輛共享等運營領域合作并成立合資公司。3月底,寶馬集團宣布與戴姆勒集團達成協議,成立共享出行合資公司。
“去年,這個行業還沒有幾家企業,但今年就像雨后春筍一樣,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資本去做城市擴張,從去年到今年拿到投資的初創公司,目前不少于10家。”譚奕表示。
調查數據顯示,共享汽車的潛在市場規模達1.8萬億元左右,預計出行需求達到3700萬次/年。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有超過370家共享汽車平臺,投入運營的逾100家。
譚奕向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表示,“2018年,共享汽車行業將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如果入局者都動起來,競爭比共享單車可能還要慘烈。目前,主機廠、互聯網公司等有資金、有流量的玩家都已入局,現在的競爭是‘你死我活’的狀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